“新村點不允許養(yǎng)家禽,請盡快處理好。”“門口的建筑垃圾要及時清理,讓村莊環(huán)境更整潔?!薄蛱焐衔纾┼l(xiāng)經濟開發(fā)區(qū)(高橋街道)越豐村越豐小區(qū),村委會副主任張飛揚、村道德評判團成員沈菊芬拿著手中的“三治積分”打分表,挨家挨戶仔細檢查房前屋后的環(huán)境衛(wèi)生情況,并對照由村民代表大會通過的“三治融合”積分管理制度進行打分評比。
發(fā)源于越豐村的“三治融合”基層治理新模式,被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并被中央政法委定位為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精髓、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方向。近年來,通過高效實施“三治融合”積分管理,越豐村以“小積分”撬動了“大治理”,從“發(fā)源地”加速躍升為“示范地”。
所謂“三治積分”,就是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框架下的一項積分管理制度,也是將道德量化的有效舉措,進一步激發(fā)了基層社會治理的內生動力。在嘉興,依靠“三治融合”積分管理,探索走出了一條讓“德”者有所“得”的新路徑,讓崇德向善的力量浸潤人心。
從“要我做”到“我要做”
自2020年5月起,桐鄉(xiāng)全面推行“三治融合”積分管理制度,并要求各村(社區(qū))因地制宜制定積分項目細化清單。當年出臺的《桐鄉(xiāng)市“三治融合”積分管理實施辦法》,明確規(guī)定“三治積分”由加分項、扣分項兩部分組成,積分項目涉及平安建設、村(社區(qū))事務管理、志愿服務、公益美德、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方面。
而在越豐村,經過全體村民的熱烈討論,最終將“三治積分”的積分事項細化為環(huán)境整治、垃圾分類、移風易俗等實實在在看得見、比得了的日常生活事務,由村道德評判團成員定期上門進行評比打分。此外,還通過不定期開展暗訪檢查,對每家每戶進行更為科學的量化賦分。
根據(jù)每戶農戶的積分情況,年底的時候由村里統(tǒng)一發(fā)放最高總計300元的“三治積分券”,村民可憑該券到村里的“三治積分”兌換超市兌換自己所需的物品,也可以到面館吃面?!耙荒?00元雖然不多,但是被扣分的話,村民們總歸會覺得面子上有點掛不住?!睆堬w揚說。
作為越豐村道德評判團的資深成員,今年57歲的沈菊芬已連續(xù)三屆擔任村道德評判團成員,親歷和見證了“三治積分”給越豐村帶來的變化。她清楚地記得,村里剛開始進行“三治積分”評比時,道德評判團上門檢查農戶房前屋后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垃圾分類等情況,有些村民會反感:“自己家的事,怎么還要你們來管?”但隨著村里對“三治積分”排名靠前的家庭進行表彰獎勵,各家各戶都主動爭先創(chuàng)優(yōu),誰家做得差便會難為情,村民維護環(huán)境衛(wèi)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越來越高了。
“說實話,農村是熟人社會,扣別人的分難免碰到一些阻力。該扣的堅決要扣,但扣分不是最終的目的?!鄙蚓辗姨寡?,針對檢查中發(fā)現(xiàn)的扣分項目,村道德評判團為農戶設定了整改時間,按期進行整改的不予扣分,逾期仍未整改的堅決扣分?!皬倪@幾年的實踐來看,村民的思想和行動實現(xiàn)了從‘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轉變,現(xiàn)在要扣分都有點難了!”
“以前兩三個月都解決不了的事情,現(xiàn)在兩三天就解決了;村民的態(tài)度也變了,從原來的強硬到現(xiàn)在的可以好好商量?!边@是越豐村實施“三治積分”管理以來,沈菊芬最深刻的兩個感受。
“三治菜園”巧解毀綠種菜難題
“看著自己種的菜,非常有成就感。”越豐村三治融合館西南側的“三治菜園”里,71歲的村民趙金松最近忙著在自家的菜地里澆水、施肥。在這塊面積約為30平方米的菜地里,趙金松種上了大蒜、蔥、玉米等農作物。
緊挨著桐鄉(xiāng)高鐵站的越豐村越豐小區(qū)是一個典型的征遷集聚區(qū),居住在這里的中老年村民較多。一輩子習慣了與土地打交道的趙金松記得,村里許多老人和他一樣或多或少保留了“種菜基因”,搬遷到越豐小區(qū)后,大家陸續(xù)在村內的綠化帶、閑置地里種上了小蔥、青菜等農作物,“毀綠種菜”現(xiàn)象一時頗為嚴重。但考慮到村民的實際需求,村里又不能完全禁止。
如何做到既滿足村民需求,又規(guī)范管理環(huán)境問題?2020年,越豐村通過召開百姓議事會,發(fā)動全體村民一起商量怎么種、在哪里種、種什么等問題,最終決定推出“三治菜園”。
“三治菜園”分為東區(qū)、西區(qū),位于越豐村兩側已征未建的閑置土地,共計15畝左右。菜園實行積分制管理,村民們要通過遵守村規(guī)民約、參與村內事務等,累計獲得足夠的“三治積分”才能申領兌換菜地。村里對每塊菜地統(tǒng)一編號,在公示牌上公布了每塊菜地的“主人”,讓大家接受監(jiān)督。
此外,村委會還通過道德評判團、百姓議事會等協(xié)商方式,商討明確了“三治菜園”內種什么、怎么種并制定了相關規(guī)定。村民們在申領菜地時,要先簽署承諾書,保證不毀綠種菜、不種植規(guī)定以外的農作物等。
如今,這兩塊閑置土地已成為村民們的“開心菜園”?!霸僖膊蝗ゾG化帶里種菜了,要保持家門口干干凈凈的嘛!而且,大家一起在菜園里種菜也更熱鬧?!壁w金松笑著說。
截至目前,已有252家農戶申領了“三治菜園”,每戶菜園面積約30平方米,不收取任何租金費用?!按迕駛兗饶艹陨献约悍N的綠色放心菜,又破解了‘毀綠種菜’治理難題,美化了村莊人居環(huán)境。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小小的‘三治菜園’,激發(fā)了大家參與鄉(xiāng)村治理的積極性?!睆堬w揚說。
把“無形之德”轉化為“有形之得”
近年來,桐鄉(xiāng)積極探索“三治積分”在多領域下的實踐,不斷探索“三治積分”的運用范圍和社會參與面,以“小變量”推動“大變革”。比如,2018年起,桐鄉(xiāng)市探索推出“三治信農貸”,通過“三治積分”管理進行貸前評信審信,經村黨組織審定后,村民可獲得5萬至30萬元無擔保、無抵押的貸款授信,將更多金融活水引向“三農”、引向小微企業(yè),解決農民創(chuàng)業(yè)資金保障難問題。
越豐村村民趙震新于2003年退伍后從事起吊工作,原本只有4臺起重機的他,沒有多余的閑錢去購買新的起重機。為了進一步拓展業(yè)務,趙震新通過“三治信農貸”,購買了新的起重機。如今,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擁有起重機10余臺,還成為村鄉(xiāng)賢參事會會員。
在桐鄉(xiāng),“三治積分”的高低與“三治信農貸”金額的大小直接掛鉤,“三治信農貸”給予的不僅是資金支持,更是對村民做好人、行善舉的肯定和鼓勵,讓有“德”者有所“得”。
無抵押、無擔保,憑借良好的人品口碑,崇福鎮(zhèn)民利村村民薛紀榮拿到了5萬元“三治信農貸”貸款。
薛紀榮原本家庭幸福美滿,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兒子癱瘓在床,并陷入深度昏迷。薛紀榮不離不棄,日復一日地為兒子翻身、按摩、喂食。經過5年多的悉心照料,見兒子日漸康復,薛紀榮打算開辦一家紡織作坊,資金問題卻讓她一籌莫展。
“薛大姐待人有情有義,對兒子不離不棄,得到社會廣泛認同,被評為桐鄉(xiāng)市道德模范?!泵窭宓赖略u判團成員沈曉渭得知薛紀榮的難處后,隨即與桐鄉(xiāng)農商銀行取得聯(lián)系,希望通過“三治信農貸”為薛紀榮紓難解困。很快,5萬元貸款到賬,薛紀榮還能享受到利率優(yōu)惠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桐鄉(xiāng)還劃定了“六無三不”授信對象底線,即無違法違紀、無不良品行、無違反村規(guī)民約、無高息借貸、無過度融資、無負面征信和不準出借他人、不準用于購房、不準流入股市。在網上即可完成申請,村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三治信農貸”帶來的巨大便利。
如今,好口碑、好家風已成為村民的“最貴抵押物”,道德評判等外在約束力逐漸轉化為提升村民道德水平的內生動力,凝聚形成向上、向善、向美的強大合力。
記者手記:
作為“三治融合”基層治理新模式的發(fā)源地,桐鄉(xiāng)如何從“發(fā)源地”躍升為“示范地”?這是大家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也是擺在桐鄉(xiāng)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三治融合”已走過十余年,在不斷探索中創(chuàng)造了很多精彩的故事,也催生了很多新的基層社會治理實踐。比如,透過桐鄉(xiāng)在全國首創(chuàng)的“三治積分”,我們便可以讀懂“三治融合”經驗在桐鄉(xiāng)這片土地上的持續(xù)創(chuàng)新,也可以深刻感受到“三治融合”歷久彌新的生命力。
“德治”是“三治融合”的重要一環(huán),既需要潤物無聲的不懈努力,更需要持久可靠的動力支撐,而這股動力相當程度上來自精準的外部激勵。在“三治積分”中,桐鄉(xiāng)通過評判機制量化、激勵機制物化、價值導向催化,將對有德者的定性評價轉化為更具操作性的量化賦分,激發(fā)了全社會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叭畏e分”的探索實踐也充分證明,給予群眾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的獲得感,形成“讓有德者有所得”的激勵機制,對“三治融合”的持續(xù)深化非常有必要。
當然,“三治融合”最終的成效還是要體現(xiàn)在平安建設、基層社會治理的實效上。桐鄉(xiāng)斬獲全國鄉(xiāng)村治理試點示范縣、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等殊榮,而嘉興則以全省第一的位次榮獲平安建設“平安市”稱號。可以說,在嘉興生活,人們有滿滿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