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傳媒記者莊嘉瑜
10月10日,椒江葭沚街道學院社區(qū),“微心愿”志愿服務團隊成員、社工黃雪妮注視著心愿墻上新貼的便利貼,認真記下居民們的心愿。
“微心愿”志愿服務是葭沚街道開展志愿服務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們積極探索‘社區(qū)主導+志愿參與’融合治理模式,挖掘每個社區(qū)的特色,開展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幫大家解決實際困難,讓生活更暖心?!苯方瓍^(qū)葭沚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陳珍琳說。
從拍“全家?!钡酱蛟臁爸黝}照相館”,定格社區(qū)幸福瞬間
近日,葭沚街道榮華社區(qū)的幸福照相館,社工忙著布置拍攝場景。
“我們準備推出以‘秋景’為主題的攝影活動,為居民們留下美好瞬間?!睒s華社區(qū)黨委書記、主任黃燕莉說,他們每季度都會舉行一次幸福照相館攝影活動,邀請攝影師志愿者為社區(qū)居民免費拍照。
幸福照相館的誕生和居民需求息息相關。榮華社區(qū)社工在日常走訪中發(fā)現,許多老年人渴望拍攝一張全家福,卻因子女工作繁忙,往往難以實現心愿。
今年春節(jié)期間,葭沚街道與榮華社區(qū)攜手設立幸福照相館便民服務項目,并趁著闔家團圓的契機,推出首個活動——組織社區(qū)內的攝影愛好者,為居民免費拍攝全家福。
“活動很受歡迎,現場天天排起長隊伍?!陛鐩b街道現代社區(qū)辦主任婁夢朦說,大家的認可與支持,讓他們堅定了持續(xù)辦好活動的決心。
每次攝影活動結束后,榮華社區(qū)都會廣泛收集居民對拍攝風格、場景布置、服務流程等方面的反饋,從而優(yōu)化服務,還會將照片精心制作成電子相冊或實體相冊,贈送給居民。
漸漸地,從全家福到結婚紀念照,再到主題寫真,幸福照相館的活動日益多元。截至目前,該項目已為800多名居民提供了攝影服務。
從收集“微心愿”到建立“資源庫”,貫通服務“最后一公里”
最近,葭沚街道星洲社區(qū)居民魏奶奶了卻了一樁煩心事。
“房屋年審需要很多材料,單靠我一個人,根本無法完成。”魏奶奶說,幸好有葭沚街道的“微心愿”志愿服務團隊幫忙辦理。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發(fā)現社區(qū)居民有許多微小的心愿。比如,外賣小哥想有一個能加熱飯菜的地方、腿腳不便的黃阿姨想逛一逛葭沚老街等。”黃雪妮說,“這些心愿的實現成本并不高。我們希望通過幫助居民圓夢,實打實提升他們的幸福感。”
去年11月,葭沚街道成立“微心愿”志愿服務項目。“微心愿”志愿服務團隊不斷搜集居民心愿,聯系企業(yè)、志愿者和專業(yè)機構,共同實現愿望清單。截至目前,“微心愿”志愿服務團隊實現了20個愿望清單。
“接下去,我們將建立葭沚街道‘心愿資源庫’,并同步培育11支社區(qū)志愿小隊?!标愓淞照f,他們將邀請更多企業(yè)和志愿者加入服務隊伍,讓“微心愿”項目能夠長期運行。
從發(fā)動“一個人”到集聚“一群人”,凝聚社區(qū)治理合力
每周五上午,新景社區(qū)的陸紅艷家庭成長工作室便會迎來一周中最熱鬧的時刻——家長帶著孩子,陸續(xù)前來接受公益心理咨詢。
陸紅艷是一名退休教師,擁有長達十年的家庭咨詢工作經驗。去年3月,新景社區(qū)進行人才摸底時,發(fā)現陸紅艷的專業(yè)背景和服務意愿,主動提出免費提供場地,并安排專業(yè)社工協助。
陸紅艷家庭成長工作室一經運營,便受到了社區(qū)居民的歡迎。每周五的預約名額早早約滿,前來咨詢的群體年齡跨度廣泛。截至目前,該工作室為203戶家庭提供了心理咨詢服務,為20戶家庭提供了長期跟蹤服務。
“六年前,我曾為孩子的心理問題向陸老師尋求過幫助。”市民陳笑笑說,“這段經歷讓我意識到,家長也需要不斷自我成長。后來,我也加入志愿服務團隊,協助陸老師開展課堂分享和身體放松活動,希望幫助更多家庭一起進步?!?/p>
像陳笑笑一樣,許多家長從求助者變成志愿者。他們主動加入志愿服務團隊,自發(fā)開展溯溪、爬山等志愿活動。
截至目前,葭沚街道組織已成立5家工作室,服務內容涵蓋矛盾化解、扶弱助困、心理咨詢、法律服務等,為1000余名居民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