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jié),打開門窗,抬頭即可看到高大的“九龍柏”在金色稻田的襯托下昂然佇立,遠遠望去像一團郁郁蔥蔥的墨綠色云朵,懸在半空。
對于臨海江南街道假山下村的村民來說,這是千百年來,每年重復出現(xiàn)在眼前的生活場景。如今,大多數(shù)村民都已搬離了老宅,但很多老人還時常會回到這里?!按謇锎鄠鞯恼f法是,九龍柏不單是棵‘風水樹’,它和中央殿還是臨海城的‘守護神’?!爆F(xiàn)年80歲的村民王克猛說。
近日,經(jīng)過公眾投票、專家評審、全網(wǎng)公示,位于臨海江南街道假山下村大麥坦自然村的這棵“九龍柏”在“雙百”古樹推選宣傳活動中,入選全國100株最美古樹。
古城和古樹相伴而生
在臺州,柏樹是較為常見的樹種,縱然是千年古柏,也并不特別稀有。那么,這棵“九龍柏”何以能在全市1.5萬多棵古樹名木中脫穎而出,一舉拿下“全國最美”?
“一方面是因為這棵古柏獨特的樹形,它在距離地面一米多的地方開始分叉,共分出9個枝干,每枝粗細相當,這樣的姿態(tài)在全國都比較罕見。”臨海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高級工程師王寶黨說,另一方面是古柏身上那些豐富的傳說。
相傳,唐代第一次修建“臺州府城墻”時,屢建屢毀,當時的人便請高人指點,在臺州府城的東南角尋到現(xiàn)在“中央殿”的位置,建了這座古殿,同時種下一棵柏樹。
之后,周圍村子里便一直流傳著“先造中央殿,再建臨海城。殿成樹栽,樹旺城興”這四句諺語,以及關于這棵古柏的佳話。
時光流轉(zhuǎn)跨越千年,今之古柏樹高已達20米,胸徑2.2米,平均冠幅18米,其中胸徑、冠幅都已是全市古柏之最。
王克猛老人回憶,小時候古柏周圍有四五個自然村,村里孩子都是聽著古柏的傳說長大,大家平時還喜歡爬到樹上玩,很多小伙伴都鉆過樹洞,在枝干上睡過覺。
為
古樹豎起“保護傘”
秋光中,立于古柏樹下,香年溪潺潺流過,臨溪一望,四野宏闊,一碧千里。
“周邊村民遷走后,古樹乍看有些孤單,其實并不然。”王克猛說,每到除夕、七月半和農(nóng)歷八月二十六,村民就會聚集到古殿,接續(xù)香火,膜拜神靈,日常不見的親戚朋友在古樹下一起吃飯聊天,敘舊半日,完成一種儀式和夙愿。
前幾年的集會上,細心的村民發(fā)現(xiàn),相比幾十年前,古柏竟也跟他們一樣,有了“老態(tài)”,西南面的樹葉變得泛黃、稀疏,時而還有白蟻侵擾。
這些發(fā)生在古樹身上的“頭疼腦熱”,周邊村民都會及時通過各種渠道,反映到臨海林業(yè)部門,臨海人大、政協(xié)領導也會時常來過問。
“2017年有了古樹名木保護專項資金后,古柏被列入了首批保護對象?!蓖鯇汓h說,之后還請浙江農(nóng)林大學的教授為古柏做過全面“體檢”。
專家們分析,古樹之所以“衰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隨著年齡的增大,古樹出現(xiàn)自衰,生命力下降了;二是跟古殿的改造有關,古殿的水泥硬化對地下的盤根造成影響,使得部分根部缺水、閉氣。
對此,專家們給古柏開出了“處方”。這幾年臨海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工作人員給它打過幾次藥,并不斷改善古樹周邊的生長環(huán)境。
“治療開始后,效果很明顯,樹葉比之前茂密了不少?!蓖鯇汓h說,今年他們還要聯(lián)合江南街道辦事處進一步恢復古樹周邊環(huán)境,做上圍欄。
前幾天,王克猛又用手機給古柏拍了張新照,對比前幾年的存照,他指著倒垂下來的枝條說:“你看,這些都是抽出來的新枝,老樹看著又年輕起來了?!? 記者 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