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斑鳩在陽臺上筑巢安家生蛋,孵化了兩只小斑鳩。家住湖城城市之心的周慶,悉心照料了斑鳩一家一個月。
周慶將她照料斑鳩一家的故事發(fā)到了微信朋友圈,引來網(wǎng)友紛紛點贊。有人在她的朋友圈留言:“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和善待,溫暖彼此,真好。”(2016年4月23日本報A04版曾作報道)
今年1月,周慶家的陽臺上又飛來了一對斑鳩,讓她喜出望外。端出食物和水,這幾天周慶又開始照顧起斑鳩了。
照顧一月的斑鳩飛走了
留下無邊思念
49歲的周慶是衢州人, 30多年前就來湖州生活,一家人住在湖城城市之心小區(qū)。
周慶家的陽臺,花草蔥郁,“我這些年不上班,喜歡旅游、養(yǎng)花、打太極拳,可能正是陽臺上養(yǎng)的植物多,引來了斑鳩。”
去年3月23日,那天她正與一群朋友在臺灣旅游,收到老公發(fā)來的微信,是一張鳥的照片,灰褐色的羽毛,脖頸上還有一圈白點,非常漂亮。老公說,這對鳥在陽臺窗外一盆紫菜苔里筑了巢,還生了兩只蛋。
“鳥巢呈圓形,用枝條搭建的,非常精致,母鳥一直在窩里孵蛋,公鳥出門找食物,每天上午和下午回來一次。”周慶將鳥兒的照片發(fā)到朋友圈,有人認(rèn)出這是斑鳩。
為了幫助斑鳩夫妻孵寶寶,周慶夫妻倆比養(yǎng)孩子還上心。怕斑鳩媽媽餓著,特意去買了玉米粒、小米以及盤子。擺放食物和水時,母斑鳩很防備,“它很兇,我一靠近,它就用力拍打翅膀趕我走。”
半個多月后,兩只小斑鳩先后從蛋殼里孵化出來。有一天凌晨2點多,突然狂風(fēng)暴雨,周慶驚醒后馬上跳起,找來雨披、架子和竹竿給斑鳩們搭了個雨棚,“怕小斑鳩淋濕了,生病就不好了,在我們家,我就要保護(hù)好它們。”
其實,遠(yuǎn)遠(yuǎn)地觀察斑鳩一家,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公斑鳩每天負(fù)責(zé)覓食,每次都會飛來站在晾衣竿上和老婆孩子“聊” 10多分鐘,跳來跳去非常親熱。
從剛孵化時的一團(tuán)黃色絨毛,到慢慢長出灰色的羽翼,小斑鳩的食量也一天天變大,母斑鳩也要出去覓食,才能滿足兩個寶寶。相處時間長了,每天“咕咕咕”的鳥叫聲成了最好的伴奏,兩個小家伙和周慶家人親近了起來。周慶說,“我有時偷偷用手摸一下,它們好像也不怕。”
小斑鳩長得很快,羽翼漸豐,它們慢慢能在陽臺周圍飛了。沒想到,告別的那天來得太快。從孵化出到離巢也就半個多月,周慶有點戀戀不舍,她找來一根紅繩,系在小斑鳩腳上,“希望明年再來我家,這樣我就認(rèn)得你了。”
時隔8月斑鳩再來筑巢
感覺喜出望外
斑鳩一家飛走后,周慶心里總是空落落的,有事沒事就會看看手機(jī)里拍下的照片。
讓周慶喜出望外的是,在斑鳩一家飛走8個多月后,今年1月初,又有一對斑鳩飛到了她家陽臺上。
“是不是斑鳩一家飛回來了?”周慶心里期待著,可她并沒有見到那只腿上綁了紅繩的小斑鳩,有點小失望。
仔細(xì)觀察這對斑鳩的毛色,與去年那對不一樣。“去年那對斑鳩羽毛是灰色的,而今年這對斑鳩則是棕色的,毛色更加漂亮。 ”周慶說道。
起初,這對斑鳩只是在陽臺周圍盤旋,偶爾駐足。慢慢地,它們來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銜來枝條在花盆里筑巢。
可是,野斑鳩生性敏感,稍微有點驚擾,就可能會飛走。有一次,周慶回了一趟衢州老家,回來后發(fā)現(xiàn)斑鳩不見了。老公對她說,可能是樓上曬衣服時把斑鳩嚇走了。春節(jié)期間,小區(qū)里有人放鞭炮,斑鳩被嚇走后,好幾天都沒有出現(xiàn)。
前天清晨7點,窗外傳來“咕咕咕”的聲音,周慶知道那對斑鳩又飛回來了。不過現(xiàn)在,斑鳩才剛剛筑巢,總是在陽臺外飛來飛去,似乎在考察這里適不適合安家。
為了讓這對斑鳩留下來,周慶又去買了一些小米粒,擺在花盆邊上,她希望用美食的誘惑,讓這對“不速之客”住下來。
這幾天,周慶的兒子也放假在家,他偶爾也會去看看那對斑鳩。周慶總要對他說,去陽臺要小點聲,不要驚擾到斑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