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0年至今,湖州師院“春泥計劃”等大學生支教實踐活動,以千名志愿者義務支教的形式,用“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精神,不斷摸索和探討,走出了一條特色非常鮮明的支教之路。
記者 楊 晨
當多數(shù)大學生早早地在手機上設置好倒計時,等待著暑假回家時,有這么一群學生卻選擇放棄假期與家人團聚的時間,結伴前往更偏遠的地方支教。從2010年至今,湖州師院“春泥計劃”等大學生支教實踐活動,以千名志愿者義務支教的形式,用“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姿態(tài),不斷摸索和探討,走出了一條特色非常鮮明的支教之路。
愛心奉獻潤物無聲
“老師,這是我有史以來過得最快樂的暑假!你們不要走好不好?”“老師,我很舍不得你們,你們教會了我們很多知識,明年暑假你們再來教我們好不好?” 7月中旬,湖州師范學院“織”因為你,陽光萬“里”——大學生支教下鄉(xiāng)服務團結束支教,要離開吳興區(qū)織里鎮(zhèn)實驗小學的那天上午,很多小朋友圍在一起跟哥哥姐姐們道別,他們有的送上自己畫的畫,有的送上拼圖,連平日里最調皮的孩子,也拿著親手折的紙鶴送給“老師們”,上面還用鉛筆很認真地寫著“祝你快樂”幾個字。“這是我們最難以面對的時刻,面對孩子們的童真,連一些大男生都忍不住掉下了眼淚!”參加支教活動的志愿者都心存這樣的感概。
從2010年開始,湖州師范學院“春泥計劃”大學生支教實踐團秉承志愿服務理念,堅持以師范特色服務地方、回饋社會。按照慣例,從7月份開始,該校“春泥計劃”大學生志愿者支教實踐團旗下的數(shù)十支隊伍,分赴各地開展支教活動,他們主要為孩子們設計了知識學習、社會體驗、能力提升、文化娛樂等方面的活動項目,與孩子們同吃同住,為農(nóng)村未成年人帶去精彩的暑假。
“織”因為你,陽光萬“里”——大學生支教下鄉(xiāng)服務團負責人呂聰告訴記者,最初,一些村民頻頻向他們們發(fā)出疑問:“上補習班要學費嗎?”“天下真有補課不交錢的好事?”“你們補課都補些啥?”志愿者們則耐心地介紹自己是義務支教,并為孩子們留下具體信息,等待他們來上課。
第二天,一些小朋友在家長的帶領下半信半疑地來到設在織里鎮(zhèn)實驗小學的課堂,家長們也想留下來看看這些大學生會給自己的孩子怎樣“補課”。課堂上,孩子們淳樸的臉上無不洋溢著陽光的笑容,在師生間進行了簡單的英文介紹后,志愿者和孩子們開始了英文版的“你劃我猜”,孩子們已經(jīng)不似剛上課時那般怕生害羞,即使面對志愿者不斷閃爍的鏡頭,也可以自在地表現(xiàn)自我。“我孫女一到暑假就喜歡躲在家里看電視,剛開始帶她來上課,她還不愿意,上了幾天課,她現(xiàn)在天天吵著要來,還交了很多小伙伴,回家就跟我們講今天學到的東西。”當天,一位家長很感謝志愿者們,還送上家中自制的涼菜,囑咐志愿者一定要帶走。
“我們除了輔導孩子們語、數(shù)、外,還教他們音樂、舞蹈、體育。孩子們的父母大多在務農(nóng),沒有時間照顧他們,而志愿者的陪伴讓他們的暑期多姿多彩。”一位該校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陳婷告訴記者,雖然“暑期課堂”的開展只有短短一周,但他們希望能夠寓教于樂,在學習的同時最大程度地挖掘每一個孩子的潛力。“從我們自身來說,這次‘春泥計劃’支教活動也是一次磨練自我的絕佳機會,我們在最有活力的年紀來到社會最需要我們的地方,看到自己支教的孩子們不斷成長,這個過程非常享受。”她說,在農(nóng)村支教的志愿者中,女生睡床,男生睡地板,條件雖然有些艱苦,而帶著最初的熱忱和打一開始就涌現(xiàn)的感動,他們依然樂在其中。
另一邊,湖州師院外國語學院“陽光助教·繽紛夢想”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浙江宏達學校的支教活動也在進行著。宏達學校英語夏令營是該校五大傳統(tǒng)項目之一,今年,該校的夏令營有2300多名學生參與。“這也是2012年至今,我們與宏達開展的第六次陽光助教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團隊負責人周婧雨告訴記者,除了做好外籍教師課堂教學方面的服務工作、與夏令營活動組一起組織夏令營大型活動,支教團隊還將獨立開展學生生活禮儀講座,并協(xié)助班主任做好管理工作,將自己的專業(yè)知識運用到了暑期社會實踐的活動中。
多年傳承引領風尚
愛心沒有大小,貴在持之以恒。早在2010年開始,湖州師院“春泥計劃”大學生支教實踐團秉承志愿服務理念,堅持以師范特色服務地方、回饋社會。“春泥計劃”實踐團由在校優(yōu)秀大學生組成,從早期的100名志愿者到如今,越來越多的學生志愿者參與其中。據(jù)悉,今年該校共組織了193名志愿者,活動覆蓋從2012年的25個村擴展到現(xiàn)在的吳興區(qū)35個行政村和湖州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6個行政村,覆蓋范圍越來越廣,累計受益農(nóng)村未成年人1萬余人次。
在心理課上,志愿者們讓孩子們寫祝福小卡片送給親人;在創(chuàng)意課上,志愿者們與孩子們共同制作大型樹葉拼花;一個孩子在上課期間病了,志愿者們還把課堂搬進了衛(wèi)生院……“春泥計劃”除了歷年的常規(guī)活動之外,這兩年還增設了“暑期課堂”,圍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當下時事熱點等多方面開展教學,并結合各農(nóng)村實際和服務隊的特長精心設計活動項目。
湖州師院團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深入到鄉(xiāng)村的團隊在集中服務期間,除了支教,各服務小組積極參與農(nóng)村文化禮堂建設,發(fā)揮文體特長,精心編排群眾和未成年人喜聞樂見的節(jié)目進禮堂,豐富群眾業(yè)余文化盛會;結合當前食品安全、醫(yī)療法律、“五水共治”、形勢政策等開展宣講活動,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積極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充分發(fā)掘當?shù)叵冗M典型,組織農(nóng)村的模范人物等,與村民、少年兒童“面對面”,宣傳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跡。“雖然時間很短,但我們的活動不是‘打醬油’,從最開始的陌生到最后像親人一樣的熟悉,我們成長為更有凝聚力的團隊。”湖州師院外國語學院大二學生李爭說,“我們所有的光和熱或許融化不了這里的雪,但我想我們?nèi)诨撕⒆觽兊男?,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和愛?rdquo;
從剛開始“課上狀態(tài)不夠穩(wěn)定”到“不帶著過度期許的面對孩子”,教師教育學院的學生金戈也在活動結束時總結到,“作為城市的大學生到鄉(xiāng)村短期支教,需要充足的準備,需要堅定的心與成熟的做法,更要踏踏實實向前!”
懷揣初心繼續(xù)助力
“本來十分調皮的孩子,在學習時卻很聽話。小手上還有頑皮時留下的傷痕,就這樣一個字一個字地努力寫著,年紀還小,所以有些字還是歪歪扭扭的。”“不僅僅是學生,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來自村民的親切。第一次能跟路上完全陌生的人打著招呼,整個村子都洋溢著一種熱情,一種溫暖,我們所缺失的那種溫暖。”
……
這是歷年參與“春泥計劃”的學生志愿者留檔的支教筆記。
第二年參加支教的周婧雨表示,每到活動后期,她和同伴都會進行“春泥計劃”的總結視頻和??闹谱鳎占夭?,包括信息反饋表,調查問卷,孩子們的作品以及志愿者服裝,為團隊中每一份努力都做好記錄。“不要為了支教而支教,應該用一顆純粹的心去對待。”她說,一周左右的短暫助學,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孩子們的學習狀況,我們希望通過支教,讓孩子們了解外面的世界,能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他們對生活的態(tài)度。
在呂聰看來,“孩子‘粘人’只是因為她需要一些陪伴與交流。留下還是離開,父母、老師們的選擇都有自己的苦衷與無奈,但無論如何,孩子是最需要多關心照顧的。”“春泥護花花更紅”,為農(nóng)村未成年人關愛事業(yè)出一份力,這是湖州師范學院組織大學生志愿者開展“春泥計劃”志愿服務活動最樸實的初衷。今后,“春泥計劃”還將號召更多的大學生加入到“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的隊伍中來,培養(yǎng)自身的責任意識,發(fā)揮自己的光與熱,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同時讓社會大眾關注農(nóng)村發(fā)展,關注農(nóng)村學生的健康成長,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nèi),給予他們愛與關懷。
記者了解到,除了到農(nóng)村支教,該校各學院團隊還圍繞樹立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fā)展理念,結合專業(yè)特色多方面進行活動的開展。其中,商學院結合自身專業(yè)優(yōu)勢,走訪企業(yè),聆聽稅法民生,了解了優(yōu)秀納稅人及稅務工作者的故事;社會發(fā)展與管理學院立足菰城文化,在銀泰百貨中舉辦游園會,展示兒童繪畫作品,并踐行“兩學一做”,問候關懷老黨員,了解黨的歷史;政治學院人人搶做政治先鋒,弘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爭當社會主義接班人;教師教育學院與少年宮親密聯(lián)系,將手工結藝、手工制作的技術交給孩子,并展開文明交通勸導活動,爭創(chuàng)文明湖州;體育學院立足專業(yè)特長,走進鳳凰社區(qū)舉辦趣味運動會,號召廣大居民積極參與,展現(xiàn)湖州人民良好的精神風貌與體育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