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之前,在溫州市區(qū)錦江路上田幼兒園,人們經(jīng)??吹揭粋€小女孩去接一個比她更小的小男孩放學,兩人說說笑笑地回家。
男孩小南(化名)今年6歲,女孩小北(化名)也不過比他大4歲,但女孩會緊緊牽著弟弟的手。到家后,她馬上給還在上班的爸爸媽媽打個電話報平安。
但自從4月6日至今,喜歡讀書的小北被查出患上再生障礙性貧血,只能暫時休學,若出門便是去醫(yī)院。因為父母照顧不過來,小南被送回湖北老家。
現(xiàn)在,只要一提起弟弟,小北就哭,因為她知道,下一次見面或許就是弟弟給她捐獻骨髓的時候。她總問媽媽:“給我捐骨髓,弟弟痛不痛……”
想當一名醫(yī)生,可以救人
小北一家租住在站前東路的一間出租房里,10多平方米大的房間內(nèi),擺著兩張床和一些簡單的家具、家電,被小北的媽媽張叢英收拾得干凈整齊。她還在柜子上的花瓶里插了些文竹,“孩子現(xiàn)在只能呆在家里,想給房間增加一點生氣。”張叢英說。
12年前,她隨丈夫何金華從湖北老家來溫謀生。在溫10多年,因為何金華從小便沒了父母,所以他們過年過節(jié)幾乎都在溫州度過,兩個孩子也都是在溫州出生的,這里早已成了他們的第二個家。
何金華是名木工,前兩年組了一支小工程隊,帶著工人承包一些工程。張叢英這些年就專門在家?guī)Ш⒆?,兩個孩子開銷不小,生活雖然不富裕,卻也十分美滿。
如今,小北又能幫著帶弟弟,所以今年過完年,張叢英便去找了份工作,為丈夫分擔些家庭擔子。
張叢英說,姐弟倆感情非常好,別人家孩子搶吃的、搶穿的,這種事從來沒發(fā)生在他們家。特別是小北,很疼弟弟,連理想都跟弟弟有關(guān),去年弟弟感冒發(fā)燒,她見弟弟這么難受,就告訴媽媽,自己今后要當個醫(yī)生,可以救人。
幼兒園接弟弟,手拉手回家
小北在溫州市益民小學上四年級,小南在上田幼兒園讀大班,小北下午4點放學就去弟弟的幼兒園接他放學。幼兒園門口,小北小小的身體擠在大人們中間,見到小南出來,就牽著他的手,兩人一路說說笑笑地回家。
回到家后,小北會馬上給媽媽打電話報平安,有時候爸爸媽媽回家遲了,小南又喊著肚子餓,小北會到邊上的便利店給弟弟買方便面吃,姐弟倆就一起坐在小桌子前吃。吃完后,小北收拾收拾,再在這張桌子上做作業(yè),小南就在邊上玩。
“我這兩個孩子真的很省心,特別是小北,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有一個這么懂事的女兒。”張叢英摸著小北的頭說,“可沒想到……”看著女兒蒼白的臉色,張叢英忍不住又哭了。
今年4月初,小北高燒41攝氏度,帶到醫(yī)院去一驗血,醫(yī)生就讓她馬上住院。4月6日,小北被確診為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組由多種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礙)。
何金華夫妻都不相信這病會發(fā)生在自己女兒身上,在醫(yī)生的建議下,他們又帶著小北到上海做活體檢查,結(jié)果還是一樣的。他們只能接受這個事實。
從那之后,夫妻倆經(jīng)常帶著小北往醫(yī)院跑,隔一兩天就得去輸血。
弟弟給我捐骨髓,他痛不痛
醫(yī)生建議進行骨髓移植,何金華夫婦都去做了配型,但效果都不理想,小南是最適合的捐獻者。
“我這個兒子懂得少,他不知道骨髓捐獻是什么概念。小北從小就懂事,什么事都知道,她知道弟弟要給自己捐獻骨髓。她經(jīng)常問我,捐骨髓痛不痛……她怕弟弟會痛……”說到這里,張叢英又是滿臉的淚水,“我問了醫(yī)生,孩子雖然小,但可以捐骨髓。我以后會跟小南說的,能捐給他姐姐,他肯定會答應(yīng)的。”
骨髓的來源有了,目前讓何金華夫婦發(fā)愁的是高額的治療費用,要進行骨髓移植,光醫(yī)療費用就要約50萬元。
何金華和張叢英親人都不多,大家條件也都不太好,借了10多萬元,這一個多月檢查、輸血都花光了。小北所在的益民小學為她發(fā)起了捐款,全校師生捐款9.3萬多元。還有個網(wǎng)絡(luò)平臺也捐了近6萬元??蛇@些距離50萬元還是很遠。
“如果不是萬不得已,我們也不會伸手向別人要錢。”何金華說,如果有人愿意伸手幫忙,他可以用自己的專長——房屋裝修作為回報。
如果你愿意幫助懂事的女孩小北,咨詢電話:雪君工作室熱線880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