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測謊專家盧勁松正在對犯罪嫌疑人林某進行測謊。溫都記者姚卡/攝
溫州網訊 記者體驗:聽說過測謊專家嗎?或許你在電影中見過,他們往往都有“讀心術”,能在察言觀色中找到真相?,F實中的測謊專家有這么厲害嗎?他們是怎么“讀心”的?本期“今日體驗”記者帶你走進市公安局刑事科學研究院心理測試室,揭開測謊工作的神秘面紗。
盧勁松是市公安局刑事科學研究院心理測試室主任,今年47歲,蒼南人,是我市唯一一位從事測謊工作的專家。他是一個有著16年測謊經驗的刑警,處理過500多起刑事案件,對900多名犯罪嫌疑人進行過測謊。與盧勁松剛見面時,他謙虛地說,測謊專家事實上沒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厲害,人們所說的“讀心術”太夸張了,現實中的測謊專家只不過是一個會使用測謊儀的刑警。但記者在體驗后感受到,測謊過程中大有學問,測謊前問題的設置、測謊中搜羅線索、測謊后數據分析,每一環(huán)節(jié)都是破案與否的關鍵。
每次測謊都有“近景魔術”
“請你配合我做一件事情,在紙上寫出0到9之間的數字,不要告訴我,我問你任何問題,你都可以說不是。”
“我寫好了……”
“你寫的是不是1?”
“不是。”
“你寫的是2嗎?”
“不是”。
…… ……
“你寫的是9嗎?”
“不是!”
戴上一副厚寬的眼鏡,測謊專家盧勁松開始了測謊工作。他面對筆記本電腦,看著從測謊儀顯示出來的分析數據,微笑著對犯罪嫌疑人林某說:“你寫的一定是8。”
“奇怪,你怎么會知道的?”林某頓時有些驚訝,感覺像是在變魔術。兩分鐘之前的他,坐在恒溫的心理測試室,身體接上測謊儀的傳感設備時看起來略顯淡定,在紙上寫下數字,面對盧勁松的問題一律回答“不是”。但此時的他顯然有些驚慌失措,向盧勁松提出了要上廁所的請求,盧勁松同意了。盧勁松說,先讓他穩(wěn)定下情緒,這樣測謊儀傳感器反映出來的數據更加準確。
事實上,這種“魔術”每次測謊時,盧勁松都會給測試對象變一次,既是告訴測試對象不要在測謊儀面前說謊,也是為了調試測謊儀以免儀器出現故障。盧勁松的心理測試室布置很整潔,桌上放置一臺測謊儀、一臺筆記本電腦、一本記錄案件的記事本,工作室內有衛(wèi)生間、監(jiān)控錄像、電視機等,一扇鐵門將測謊者與測謊對象分成兩個區(qū)域。
越冷靜的“對手”越好對付
測謊工作就是用測謊儀連接測謊對象身體的幾個部位,記錄測謊對象回答問題時的呼吸、指脈、血壓、心跳、皮電這五項數據,這些數據會第一時間傳輸到測謊專家的電腦中。測謊專家對這些數據進行現場分析,根據測謊對象反應較為明顯的問題繼續(xù)展開詢問。測謊結束后,測謊專家還要進行反復的分析、比對。盧勁松說,測謊儀陪伴了他10多年,上班、出差都會帶上它,辦了這么多案子,雖然遇到不少狡猾的對手,但是它的準確率達到98%以上。
當天的測謊對象林某可能牽涉一起斗毆案件,由于受害人認不出被毆打的主要對象,經過警方排查鎖定了他為嫌疑人,他一直聲稱不認識受害人,也沒參與斗毆事件。
“你是不是姓林?”“你是不是平陽人?”“你以前經常喝酒嗎?”、“你那天喝完酒后有和別人打架嗎?”、“你認識那些(涉案人員)人嗎?”……記者發(fā)現,盧勁松起初問的問題基本上與案件無關,后來的問題逐漸有針對性。“測謊前期對問題的準備很關鍵,這樣嫌疑人回答問題時會呈現出不同的狀態(tài),這樣測謊儀就‘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了。”盧勁松說。
“如果遇上冷靜的對手,測謊儀有沒有失靈過?”記者問。
“除非遇上間諜特工,否則越冷靜的對手越好對付。”盧勁松說,再聰明冷靜的人也只能控制表面的情緒,然而刻意控制只會讓身體的反應更加激烈。盧勁松回憶,有些案子是直接通過測謊破案的,而這些案件的測謊對象都是那些狡猾的嫌疑人。
每一個案件都要去案發(fā)現場
盧勁松對記者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測謊的結果分析錯了,會間接影響到測謊對象的后半生,讓真正的罪犯逍遙法外。測謊專家并不只是整天坐在辦公室里辦公的,而是要經常外出搜索最有力的證據,才能通過測謊讓嫌疑人脫罪或認罪。
盧勁松干的腦力活雖然和心理醫(yī)生類似,但體力活卻不比一線刑警輕松。16年來,盧勁松對待每一個案件都十分謹慎,每一個案件都會前往案發(fā)現場。回憶多年前的一起殺人藏尸案,當時警方調查三個多月還沒有取得進展,后來在測謊過程中發(fā)現了端倪,但犯罪嫌疑人并不配合,為此他花了好幾個星期尋找藏尸地點,直到目標縮小到某個范圍區(qū)域。通過第二次測謊,盧勁松將目標區(qū)域一個個設計成問題直接問嫌疑人,該嫌疑人最終交代了藏尸地點。
讓盧勁松犯愁的并不是他的測謊對象,而是多年以來的失眠癥狀。作為我市唯一的測謊專家,所有的測謊工作都是由他一人完成,工作量非常大,經常加班到深夜,即便沒有加班,他也會在家中泡一杯咖啡,翻查電腦研究以往的案件。最近,盧勁松又奔波往返于金華、麗水等城市,為當地警方做相關犯罪嫌疑人的測謊工作。
盧勁松說,如果他一天要為兩個人測謊,那他晚上肯定睡不著了。
生活中,他從不揭穿“善意的謊言”
在同事們眼中,盧勁松不僅是一名敬業(yè)的警察,大家還經常調侃他是“最難騙的人”,即便是離開測謊儀,盧勁松也會通過細微的表情或動作察覺你是否說謊,這也是他多年測謊經驗所積累的。在親戚朋友眼中,盧勁松是個隨和的人,生活中也不會賣弄專業(yè)。
測謊專家在生活中是不是對任何事情心存懷疑呢?盧勁松開玩笑說,人們可能覺得測謊專家都有職業(yè)病,其實不會,測謊專家也和普通人一樣,只是處處留心,不會處處懷疑。“自己也會說謊,也深知說謊很累,說一個謊要用另一個謊來圓,所以對于善意的謊,我即便是看出來了也會裝作不知道。”
在生活中,盧勁松和常人一樣,但在工作中,卻不會放過每一個謊言。
相關資料:
犯罪心理測試技術俗稱為“測謊”,這項技術起源于歐美國家。早在18世紀,國外就有人開始通過人體血壓、皮電、呼吸和心律研究人的情緒變化,后來有人將這一研究應用于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研究。我國公安部在1990年引進測謊技術,在偵查破案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檢查機關的反貪部門也開始在偵查實踐中應用測謊,也有部分法院在審理案件中運用測謊技術作為參考。
目前,測謊結論還不能作為直接證據使用,而是作為偵查線索使用,即根據測謊結論再展開調查以獲取法定證據。盡管如此,測謊憑著其獨特技術和獲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越來越受到重視和使用,特別是在重大案件以及疑案中,測謊更是必不可少的一個調查環(huán)節(jié),為案件偵查提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