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是大家學習、工作中最平常的私人物品,一般的人也不會想到要特意保存收藏,可是如果這個筆記本距今已有50多年甚至將近一個世紀,那就具有了一定的收藏價值。昨天下午,在寧波教育博物館內舉行的一場捐贈儀式,見證了誕生于民國時期及上世紀60年代的三件私藏筆記本從民間正式走入博物館的過程。
這三樣老物件是阿里巴巴旗下的閑置交易平臺“閑魚”征集到的。據(jù)當天從杭州趕來參加捐贈儀式的閑魚閑置二手運營總監(jiān)林嘉鴻介紹,這是他們通過平臺及團隊成員在微信朋友圈中征集得到的。他們覺得這些有年代的筆記本有收藏、研究價值,決定將藏品中的其中三本“年代筆記”轉贈給寧波教育博物館。
這三本頗有年代感的筆記本中,“年紀”最大的是一本民國時期(1927年)的習作本。這本習作本是普通的線裝本,紙張已經(jīng)泛黃,從首頁開始滿滿當當是字跡端正的習作內容。習作本有作文20多篇。作文內容除了像《學生宜守規(guī)則說》《習字以正書為先說》等對學習品行、學業(yè)課程的思考以外,還有《儲蓄說》《振興實業(yè)說》等與經(jīng)濟學相關的習作。頗有意思的是習作本上還有老師的批注:比如“有意而辭不能達”“略見長進、勉之、勿怠”“居然成章,然恐非出自己手”。從批注的字句之中可看出這是一位對學生要求嚴格又認真負責的師長。
第二本是一本1962年的記載中醫(yī)要訣的線裝筆記本,距今已有56年。筆記本里包括了如何通過不同部位的脈象判定病情的口訣,例如閱脈四部、寸步四脈、尺部四脈等;同時還有圖解《舌色三十六圖》,記錄了如何通過舌苔的顏色構成來判斷病因的診斷訣竅。本子內還有以紅筆標注的句點。本子有反復傳閱的痕跡。據(jù)說這個醫(yī)書筆記本出自一個醫(yī)生世家,是捐贈人從家中舊箱子里翻出來的。
第三本是國營青島第八棉紡廠職工在1965年抄寫的詩選筆記本。塑料封面印著的“學習解放軍”的字樣顯示出那個年代的特色。里面抄錄的詩是那個年代的青年們喜愛的中外著名詩歌。
“這三本筆記本看似普通,但也看出主人勤學思考、刻苦上進的良好素質。我們收藏這樣的個人筆記本,旨在激勵當下市民尤其是學子們向前人學習,將做好筆記、積累知識這樣一種良好的學習方式傳承下去。”寧波教育博物館常務副館長聞海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