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整天,在青海玉樹助學的王姚萍奔波在皚皚白雪的山區(qū)里,為3戶人家送去了寧波家長捐助的衣物。王姚萍一行人上個月抵達青海玉樹,走訪貧困家庭,用微信傳回當?shù)睾⒆觽兊睦Ь常鸷芏鄬幉议L的關心。近一個月來,寧波不少家長自發(fā)捐出了30多箱衣物,在前天寄到了青海玉樹。
寧波家長捐助的第一批物資送達玉樹
“這件紅色的穿著好看,暖和不?”昨天上午,王姚萍一行人來到第一戶貧困家庭,將紅色的小棉襖穿在4歲的小女孩身上。孩子穿上衣服時綻開的笑容讓大家倍感欣慰。
這戶人家的家長叫江巴,租住在毛坯磚頭搭的矮平房里,11個孩子沒一個上個學,衣服、被子破破爛爛,身上滿是石灰粉,家里唯一的經(jīng)濟來源是篆刻1元錢一個的經(jīng)文石。
其實,對于這戶人家,王姚萍并不陌生。這是她到玉樹后走訪的第一戶貧困家庭,因為家里特別艱難,王姚萍給予了特別的關注,來來回回已經(jīng)好幾趟了。
王姚萍說,她原本打算昨天是要送6戶家庭的,但因為當?shù)叵麓笱瑲鉁靥?,路上結冰嚴重,車子開得非常慢,最后只送了3戶。下午送的那戶人家距離上一戶有100多公里,光路上行程就花了4個多小時。“這些物資我們一定會統(tǒng)統(tǒng)送到位,接下來這幾天主要就忙活這事兒了。”
2月15日,王姚萍一行人從余姚出發(fā),趕赴青海玉樹。在當?shù)毓簿忠晃还ぷ魅藛T的陪同下,他們陸續(xù)走訪了十幾戶貧困家庭。王姚萍本以為第一戶走訪的江巴家應該是最差的了,不曾想,之后走訪的家庭同樣讓她心中酸楚。
十幾戶家庭,不僅貧困,好幾戶還都有殘疾人。在距離玉樹城區(qū)190公里的一個牧民家,15歲的兒子全身癱瘓,大女兒出生就沒有耳朵,姑姑是個啞巴。這戶人家里,12歲的兒子是唯一在讀書的,很聰明,見人愛打招呼,看著電視學會了普通話,王姚萍打算未來資助他上大學。
志愿者整理打包了30多箱衣物
每每走訪一戶家庭,王姚萍就會用相機記錄下里里外外,每張照片幾乎都只能用“破敗”來形容。低矮不成行的房子雜亂地立在亂石中,十幾塊磚頭堆起一張床,一個熱水瓶、幾副碗筷就是家當,孩子們沾滿泥灰的舊衣服上打著好幾個補丁……這些照片通過微信朋友圈和QQ群引起了寧波很多家長的關注,大家紛紛提議捐助衣服給那邊的孩子們。
王姚萍一開始建議,家長們收集家里八成新的閑置衣服即可,可很多人把幾乎沒穿過,甚至是買來的新衣服捐了出來。鄞州區(qū)江東外國語實驗小學、慈溪逍林鎮(zhèn)鎮(zhèn)東小學發(fā)動了全校師生捐贈衣物;一位市民買了34雙大大小小的鞋子,讓王姚萍送到貧困家庭的手中;慈溪姚大媽花了800元在網(wǎng)上訂了3臺吊磨機寄過去,說是要改善篆刻經(jīng)文石的那戶家庭的勞動工具。
3月初,第一批衣物陸續(xù)送到寧波晚報小記者培訓中心,一位志愿者每天花三四個小時到培訓中心進行衣物整理,足足打包了30多箱。
30多箱衣物寄到玉樹,并不是一筆小開支。得知此事時,韻達速遞當即表示承攬這一業(yè)務,并免收四五千元的運輸費。為保障愛心物資盡快送達,他們還制訂了詳細的運輸方案以及與各地公司的協(xié)調(diào)對接。
王姚萍告訴記者,因為后方有源源不斷的愛心支持,他們的走訪考察也還會走得更遠。“月底我們還要去西寧、延安等地的貧困家庭和學校,繼續(xù)尋找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