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葉通訊員董力軍)近日,網上盛傳“吃荔枝會被查出酒駕”的說法,有不少市民信以為真。為了弄清事情原委,鄞州交警大隊民警昨天特地買了荔枝鮮果若干,做了個求證小實驗。
實驗之前,首先對參加實驗的民警做了體內酒精含量測試,檢測結果為0。同時,也反復確認檢測設備能正常運行。
一民警吃完兩顆荔枝后立即進行檢測,測試結果為63mg/100ml,按照這個數據,確實達到了酒后駕駛的標準。在等待2分鐘后,再對這位民警進行了酒精測試,檢測值已下降到17mg/100ml,已不屬于酒駕。5分鐘之后,檢測值為4mg/100ml,已低于最低報警值。
對幾名民警、協(xié)警做實驗,得出的數據大體相同。就個體而言,吃得越多,初檢時數值越高,但5到10分鐘之后,大部分人都檢測不出了。
荔枝、葡萄等水果糖分較高,長期放置后,有可能發(fā)酵產生酒精,但只是微量的,在食用者體內存留的時間也會非常短。吃荔枝跟吃腐乳、蛋黃派、酒釀,或者使用漱口水、藿香正氣水的效果差不多,剛剛食用或使用后,能檢測出一定的“酒精含量”讀數,但過五六分鐘再測就查不出了。
對此民警表示,就算剛吃了荔枝就開車,也不用擔心被認定酒駕。因為如果對吹氣結果有異議,可以說明情況,漱口后再做檢查,再不行還可要求進行血檢。
當然民警也提醒廣大司機,確實喝過酒的,也不要以此為借口拖延時間。因為檢測酒駕的方式有多種,而且人大量攝入酒精后,血液中的酒精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被分解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