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恨故我嫁,我嫁故我恨” “剩女”是近幾年興起的詞,在廣東話的表達里,早有專門說女孩子想嫁人的俚語“恨嫁”,這里“恨”不是討厭,而是“想要”?!逗藜藜易濉返男麄髡Z“我恨故我嫁,我嫁故我恨”,這里面“恨”字的雙關(guān)性直戳人心。
5月15日和16日,香港導演林奕華執(zhí)導的話劇《恨嫁家族》將巡演至杭州。去年一年不見的林奕華,其實正是在打磨《恨嫁家族》,為詮釋“恨嫁”而來,他有話要說:“很多人以為結(jié)了婚,就有很多事情都解決掉了,童話故事里告訴你婚后都是快樂地生活在一起,但很多問題才剛剛開始,抱著僥幸、功利的心態(tài)結(jié)婚,受害的只能是自己。”
瞄準眼下最熱門的婚嫁問題,林奕華這次抱著為姑娘們“治愈”的心態(tài)而來。“你知道,這個社會為女性做得最多的是推銷衣服、化妝品、包包。”和杭城觀眾以往看到的作品不同,這部“以恨論嫁”的戲更得人心,觀眾小聞說:“跟(林奕華)過去三年的作品相比,《恨嫁家族》的調(diào)子比《三國》更嚴肅,情緒比《賈寶玉》更強烈,談家庭與婚姻,也比《紅娘的異想世界在西廂》來得更深更有力。”記者 顧欣悅
故事,其實來自林奕華外婆
兩百年來深得人心的簡·奧斯汀用《傲慢與偏見》寫了班納特一家五女的“恨嫁”故事,從小喜歡看姐妹戲的林奕華也在《恨嫁家族》里提到了這部小說,他跟編劇黃詠詩為劇設(shè)定了四個性格迥異的姐妹。
“這部戲,就是爸爸不見了,媽媽逃避了,家里還有4個孩子。”這個家庭,其實來自林奕華自己外婆的故事,“外公突然決定不要這個家,我外婆就帶六個女兒兩個兒子自力更生。”劇中,大女兒一直懷有對自己不是男兒身的遺憾,發(fā)奮努力,成為一個大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后,卻一直缺愛。其他三個女兒都多少活在大女兒的陰影之下,二女兒任性,在男女關(guān)系上極其放蕩,三女兒將自己埋在書堆里,變成宅女,四女兒早早嫁人,期望在另一個家庭里找到幸福。
直面劇中家族的“恨”,林奕華說:“媽媽有恨,四個女兒有各自的恨。”觀眾的觀劇體驗是,“大部分劇情都是被籠罩在一種陰森壓抑的氣氛中,像是一場連環(huán)謀殺案。”
臺詞,時不時讓人感動一把
編劇黃詠詩拿到林奕華給她的故事后,立即明白了故事的核心問題:“我有興趣的是,為什么女人明知有可能會離婚仍然想嫁?女人會選一個怎樣的男人去嫁?她這些價值觀又從何而來?”
比起三個小時的《賈寶玉》《三國》,這部《恨嫁家族》精練得多,也犀利得多。林奕華甚至大刀闊斧地精簡“恨嫁”的舞臺,因舞美設(shè)計師鄧友榮突然因病離世,他第一次用了一個空臺,臺上除了幾把椅子,再無其他任何道具布景,按林奕華的話來說“就像一個鬼房子”。
當然,林奕華并非來澆滅“恨嫁”之心,劇中溫暖動人的臺詞也是時不時讓人感動一把,就像這句:“這是我親手造的戒指,上面的兩顆寶石,一顆是你的乳齒,一顆是我的智慧齒。從今以后,你帶著我的智慧,我?guī)е愕奶煺妫覀円黄鹱呦氯ァ?rdquo;
時間:2015年5月15-16日
地點:杭州大劇院歌劇院
票房電話:0571-8685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