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你點我檢”系列報道
監(jiān)管部門的三項食品安全實驗結果出來了
一個月前,杭州市市場監(jiān)管局協(xié)同市食品安全監(jiān)督協(xié)會組織開設了一場“食品安全實驗室”,委托浙江公正檢測公司,針對“腌菜亞硝酸鹽含量變化”“打針毒西瓜是否可信”“螺螄重金屬含量”進行實測。現(xiàn)在實驗結果出來了。
自制腌菜15天后吃最健康
浙江人喜歡吃腌菜,特別是“杭州雙臭”里的霉莧菜,深受老一輩杭州人喜愛。那么腌菜中亞硝酸鹽含量什么時候較低,食用最安全?
浙江公正檢測公司的實驗人員特地制作醬腌菜,觀察、檢測并記錄接下來30天內,腌菜的顏色和亞硝酸鹽含量。
實驗結果顯示,腌制后的第一周,亞硝酸鹽含量維持低水平,無明顯上升;隨后亞硝酸鹽含量急劇上升,在第11天達到頂峰,幾乎是第7天的11倍;11天后亞硝酸鹽含量急劇下降,并在約2周后降至腌制前的低含量水平。
實驗人員發(fā)現(xiàn),有一個直觀的方法可以判斷亞硝酸鹽含量。
腌制當天瓶中白菜呈明亮的綠色,隨后整體顏色變暗,綠色的菜葉逐步發(fā)黃。當腌菜基本看不出綠色,整體由亮黃變?yōu)榘迭S時,意味著亞硝酸鹽含量達到峰值,這是一個臨界點,往后亞硝酸鹽含量逐漸走低,再放四五天就可以食用了。
“打針西瓜”并不存在
市面上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有些西瓜看上去又紅又甜,是因為有人給西瓜打了針,注射了色素和甜味劑。這樣的傳聞幾乎每年都會出現(xiàn)。給西瓜打針真的有用嗎?
實驗人員事先準備了同一批次西瓜共20個,選10個作為實驗組,分別注射甜味劑、食用色素,另外10個作為對照組。
首先用注射器將5毫升色素從實驗組西瓜蒂頭處注入,注射量不到一半時,色素溶劑開始從針孔外泄,注射器也越來越難注入。拔出針頭,針孔明顯可見。約十分鐘后,工作人員沿著針孔的位置切開西瓜,發(fā)現(xiàn)注射了色素的瓜瓤著色明顯,而另一側的瓜瓤并沒有變化。
接下來的4天,工作人員每天切開一只實驗組西瓜,觀察并記錄色素的擴散速度和瓜瓤的腐爛程度。
結果顯示,色素在瓜瓤內并未擴散。事實上從第3天開始,針眼附近的瓜瓤就出現(xiàn)可見腐爛跡象,西瓜表皮呈現(xiàn)黑斑。而注射甜味劑的實驗西瓜在第3天也出現(xiàn)了變質跡象,在第5天,表皮出現(xiàn)白色霉斑。同批次未做任何處理的對照組西瓜,在此期間表面和瓜瓤均無腐爛變質,氣味和口感也正常。
“實驗表明,在西瓜內注射色素、甜味劑,會加速瓜瓤腐爛。也就是說,在溶劑未擴散均勻之前,西瓜已經(jīng)爛掉了。”實驗人員說。
螺螄尾部重金屬含量高,最好別吃
食品安全監(jiān)督協(xié)會事先在農(nóng)副產(chǎn)品交易市場、食品批發(fā)市場和超市采購了3批次螺螄,委托浙江公正檢測公司,對三個螺螄樣品的頭和尾的鎘、鉛、無機砷和總汞含量分別進行測定。
測試數(shù)據(jù)顯示,三個螺螄樣品的4種重金屬含量均低于0.5毫克/公斤,符合國家限量標準的規(guī)定。
其中,聚集食物和排泄物的螺螄尾部重金屬含量較高。例如第1批次螺螄樣品中,尾部鉛含量達0.49毫克/公斤,接近國家限量標準規(guī)定;第2批次螺螄樣品尾部的鎘、鉛含量,均是頭部的6倍多。
專家建議,購回的螺螄盡量吐凈泥沙后再烹調;食用頭部肌肉部分,內臟部分最好丟棄,以減少重金屬在體內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