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城北路市政府門口,橫通南北的斑馬線被從中封住了,如此一來,從市政府出來到對面坐公交車,需要走上100多米到湖墅路口或者莫干山路口,而車輛要進入市政府,只能由東向西進入。這樣的優(yōu)化斑馬線措施,近段時間在杭州很多路段都有實施。
在昨天市人大常委會交通治堵專項視察匯報會上,杭州市公安局副局長邊衛(wèi)躍介紹,為了確保城市交通擁堵現(xiàn)狀得到有效緩解,提升G20峰會道路交通保障,杭州實施了一系列道路交通組織措施,通過對第一批53條嚴管道路進行優(yōu)化斑馬線、禁左、缺口封閉、單行線等交通組織優(yōu)化措施,天目山路、體育場路、曙光路等路段,通行速度提高了7%,其中天目山路事故總數(shù)下降了65%。
西湖文化廣場
調(diào)整進出口使周邊暢通
西湖文化廣場,一頭連著商圈,一頭連著文化、辦公圈,流量大,進出口又挨著繁忙的中山北路,非常容易堵車。
昨天下午,市人大常委會部分成員就來到這里查看道路擁堵情況。從環(huán)城北路進入中山路,不寬的道路上車流涌動,不是高峰時段車速卻不高,一名委員常從這里經(jīng)過,不由感嘆:“這還算好的,起碼能動,有時南往北隊尾能直接排到環(huán)城北路上。”
下城區(qū)交警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堵車的原因有幾點:現(xiàn)有泊位1300多個,與日均8000余輛的進出車流形成矛盾。而隨著入駐單位不斷增多,西湖文化廣場內(nèi)部及周邊的中山北路、朝暉路、文暉路以及河東路等道路的交通日益繁忙,碰上周末,這里的擁堵情況就更加明顯。
對于“何時才能緩解擁堵”的提問,這名負責人介紹,目前已經(jīng)對西湖文化廣場的進出口作出了調(diào)整,比如進出口改成了應急通道,在朝暉路中山北路口西口新開辟車輛出入口,這個進出口只允許車輛由西向北左轉(zhuǎn)。再比如,在中山北路的文暉路至朝暉路段實施護欄隔離,禁止文青弄口車輛左進左出,就消除了這個路口的結(jié)點。同時,在朝暉路中山北路口設置信號燈,禁止車輛由南向西、由北向東左轉(zhuǎn),減少交通沖突,提高通行效率。
“實施后,西湖文化廣場周邊道路的秩序確實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原本出入口堵點消除,交通違法行為大幅減少。”這名負責人說。
53條道路嚴管
交通秩序明顯好轉(zhuǎn)
這次的檢查,只是今年2月市人大常委會開展交通治堵專項監(jiān)督活動的其中一項。市人大常委會開展此次活動的目的就是“查問題”“找短板”“提建議”。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市政府共收到市人大兩批共64條道路交通管理“短板”。
有的代表提出:中河中路的豐北橋、惠民路口以及河坊街以北110米處的人行道缺口影響中河路主線通行,還有的代表表示:城北公共交通建設力度薄弱。此外,還有主要停車場缺少殘疾人車位,濱江“彩虹城”車站乘車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