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上城區(qū)南星街道饅頭山社區(qū),整治好的民房讓人眼前一亮。 本報記者 胡元勇 攝
編者按:G20杭州峰會要來了,如何在服務保障峰會的同時,巧借東風,讓杭州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管理水平、城市軟實力等各方面來一場脫胎換骨的蛻變?服務保障峰會和你我他又有什么密切的關系?本報今天起推出系列觀察報道,解讀G20杭州峰會背后的大民生。
一排排腳手架,一條條建設中的道路,一個個城中村改造……這個春天,有人說,杭州成了大工地,帶來了路堵等種種不便。眼前的不便,城市的管理者、建設者感同身受。但他們的視角與一些市民有些不同:“借勢借力,乘勢而上!過去一些想做但因各種因素制約做不了的項目都加快推進完成!”“借力G20,就是在盡可能取得市民支持理解、各部門全力配合的基礎上,縮短工程陣痛期!”
在杭州市建委主任丁狄剛和杭州市交通運輸局局長范建軍眼里,一個個事關市政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峰會項目,既是服務保障,更是城市基礎建設的加速器。
這個加速器推動的,有的是對已有工程的整治修繕,更關鍵的是新建的重大項目,是對城市綜合承載力的顯著提升。這些新建項目包括了杭州市建委統(tǒng)籌牽頭的快速路、主次干道、河道、停車場庫,以及杭州市交通運輸局牽頭推進的外圍交通道路、交通管理設施。
這些項目背后,是一個城市內外縱橫疏解車流能力的提升;是加速鋪就的杭州大交通網。
“畢竟峰會只有兩天時間,但借此契機,杭州的交通路網愈加密集,河道變清河岸變綠,公共停車位增加緩解停車難題,這是最值得期待的改變,杭州市民的出行條件和體驗都將因此改善。”這是決策者和管理者的共識。
全面開工,是為了巧借東風,在安全保質的同時,縮短工程陣痛期:
杭州機場高速提前合龍,計劃于4月底通車,這意味著杭州市民和外來游客便捷進出機場的時間也相應提前;
杭州繞城西線一直是擁堵的瓶頸,這次借保障G20杭州峰會之機,投資超200億元的杭州繞城西復線工程部分路段被列入國家高速公路網,獲得國家政策的支持;
杭州地鐵2號線西北段加快施工,將使杭州市中心主干道盡快恢復交通功能,讓上班或回家的路變得順暢一些……
這些項目,將打通城市發(fā)展大動脈,對城市格局和功能定位重新落子,給你我的生活帶來全新的改變:
周末睡個懶覺,11時出發(fā),還能趕得及中午在塘棲吃碗羊肉面。秋石快速路及秋石路延伸段的開通,使這樣的生活成為可能。
已經全線完工的九沙河排水工程,不僅讓杭州九堡地塊的市民在暴雨季不用再擔心出門“看海”,還多了一條可以走走逛逛的河道生態(tài)景觀長廊。
放眼可期,我們的生活半徑還將擴大:
今年6月,紫金港路提升改造工程將實現隧道通車,紫之隧道也即將開通,從城西到之江,最快只要15分鐘,而后通過之浦路往南直通杭新景高速公路,杭州城西與千島湖的距離再次被縮短;
最快今年4月底,東湖快速路二期將開通,臨平往返主城區(qū)有了第二條快速通道;
今年上半年,九堡大橋南接線和機場快速路將同步通車。到時候,從臨平去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可以直接走東湖快速路,過九堡大橋,上九堡大橋南接線再轉機場快速路,最快只要25分鐘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