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托時報問問 有沒有貧困山區(qū)的孩子需要這些衣服
“李老太今年又織了19件毛衣,要送給貧困山區(qū)的孩子,時報能幫忙問問哪里需要嗎?”昨天,沿山河社區(qū)工作人員找到我們,希望我們幫老人這個忙。
受支教的外孫女影響
老人想為這些孩子做點事
李老太全名李亞平,已經(jīng)91歲高齡,住在沿山河社區(qū)第五干休所,是一名退伍軍人。老人生活很有規(guī)律,四年間,她每天上午練書法,午覺睡醒得空就織毛衣,希望在冬季能夠靠自己的綿薄之力,為貧困山區(qū)孩子帶來一絲溫暖。今年,她又織好了19件毛衣(包括3件毛背心),想要再次給孩子們寄過去。
李老太織毛衣的起源,還得從2012年說起。當年,李老太的外孫女從貴州完成一年支教回杭,見到外婆時,講述起貴州貧困山區(qū)孩子生活的不易。“那邊的小朋友冬天沒有足夠衣物御寒,以至于時常挨凍。她心地善良,離開之前和小朋友結(jié)對子,給予一定經(jīng)濟支持,之后也時不時過去看看他們。”李老太說,看著外孫女那么有愛心,自己也有所感觸,“我就想到給這些孩子打毛衣,讓他們穿得暖和點,這可是我的‘拿手活’。”老人笑了,“我可不服老,還做得動。”
所以,從那年起,李老太將織毛衣擺上日程,到入冬一并攢夠了,由二女兒寄到需要的貧困山區(qū)。受到母親的感染,二女兒退休后也加入到織毛衣的隊伍中,得空就幫母親一起織,“她眼睛好,織得快,前年有她搭把手,織了52件呢。”李老太說。但是由于女兒平時住在臨安,來回杭州并不是特別方便,于是去年和今年,女兒織的毛衣就直接寄往麗水貧困山區(qū)。
當?shù)乩蠋熂膩砗⒆觽兊恼掌?/p>
他們暖和了 老人也樂了
老太回憶,2012年織了10件毛衣,第一批寄去了外孫女支教過的貴州山區(qū);2013年的52件,因為二女兒在報紙上看到玉樹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地震后生活更加艱苦,于是全部寄往了玉樹。這兩次,都是寄出衣服沒多久就收到了回信,信是由當?shù)乩蠋煂懙?,表達了對李老太的感謝,信里還有孩子們穿著毛衣笑容燦爛的照片,老人時不時會拿出這些照片,看著,微笑著??扇ツ辏某鋈サ拿鲁隽?ldquo;意外”石沉大海。“可能寄丟了。”李老太有點遺憾,今年,她不放心,這才委托時報廣發(fā)“英雄帖”,有沒有哪個社會公益組織能提供一個地址和聯(lián)系方式,看看哪里的貧困山區(qū)孩子需要這些毛衣。
李老太說,毛衣全部是用今年的新毛線織的,5斤可以織四件。毛衣色彩多樣,紫、綠、橙、藍……還有拼色,樣子挺時髦,尺寸符合身高130cm左右的孩子??椡旰?,李老太讓住家阿姨全拿出去用太陽曬過,“都很干凈的,請你們放心。”
其實,李老太的眼睛前兩天剛做過白內(nèi)障手術(shù),但老人說:“不礙事,比較熟練了,阿姨會幫忙繞線,我可以憑著手感織。”要知道,李老太年輕的時候就是織毛衣的一把好手,老伴、女兒、女婿的毛衣都出自她手,連外孫女帶繡花的裙子都是她做的,織毛衣對于老人來講并不復雜。
李老太說,未來幾年,只要她還織得動,就會一直織,“我現(xiàn)在身體很好,檢查出來除了眼睛哪里都沒有問題。”這兩天,老人正在給自己織一雙半指手套,“這樣織毛衣就不冷了。”
如果有社會公益組織有這方面的信息,可以和沿山河社區(qū)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0571-87962943,聯(lián)系人:小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