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先生攝
邢先生來電:我騎車路過錢江一橋(濱江一側(cè)),走進一家面館,看到8張桌子上放了8本《意見簿》,每本意見簿上都寫了很多字,很多顧客誠懇地提了很多意見,而老板也都十分誠懇地在后面一一回復(fù)。
記者劉兆亮核實報道:昨天下午兩點,我在一橋附近找了好幾條街,最后在一排門面房背后找到這家面館。老板不在,一個大姐趴在桌上打盹,店里8張桌子,每張左下角都有一本薄薄的筆記簿和一支筆。
我問大姐,老板去哪里了?大姐揉揉眼說,跟女朋友出去了,可能是弄什么外賣網(wǎng)去了,這個店位置不好,他們正想辦法在網(wǎng)上找出路。
我一本本翻看意見簿。開業(yè)第一天,顧客一下提了9條意見,后面括號里是小老板的回復(fù):
1.裝修風(fēng)格改善下,要小清新風(fēng)的(怎樣一個小清新法呢?);
2.上面的速度太慢,別人都吃完了還沒上(不好意思第一天開張手忙腳亂);
3.味道偏咸(多謝,我們吸取意見,假如有什么需要的,都可以提哦);
4.面上得慢(剛開始有點慢,會慢慢改進的);
5.要舍得開空調(diào)(好的,提早半小時開起來);
6.太慢了(正在加快步伐,廚房招人難啊);
7.套餐品種太少了(主打面條吶);
8.飲料好涼(透心涼,心飛揚,飲料也有不加冰的哈!);
9.挺好的(多謝鼓勵)。
再翻了幾頁,顧客的建議越來越務(wù)實,有人一下提了6條意見,叫老板搞個二維碼方便付款,再搞個無線wifi,再準備點音樂,加入外賣網(wǎng),地上清潔不夠及時……
我正看著,老板小黃回來了,是個有點靦腆的小伙子,后面戴黑框眼鏡搓著手的女孩是他女朋友。面館是他們兩人開的,小黃是老板兼燒面師傅,女友打下手,小黃媽媽從老家過來幫忙。
小黃老家是麗水慶元,今年大學(xué)剛剛畢業(yè)。小黃媽媽說,高中時兒子只管學(xué)習(xí),從來不會讓他燒菜做飯。后來出去念大學(xué),他喜歡吃面,到一家蘭溪人開的面館兼職,剛開始給人端面,后來又跟老板學(xué)燒面,干了四年,大學(xué)一畢業(yè),非要自己開面館……看來小黃媽媽對兒子的選擇有點想不通,念了四年大學(xué)不去找工作,卻來開小面館。
小黃笑著向老媽解釋,現(xiàn)在看著位置偏了一點兒,但是等把“網(wǎng)”弄起來,就不顯得偏了——現(xiàn)在流行的就是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業(yè)啊!
小黃女朋友也力挺他,他們事先做過市場調(diào)查,周圍有一些大公司,弄一些固定的回頭客,面館就可以維持下去,位置偏一點,租金也便宜好多……
剛開張半個多月,面館生意不錯,最多一天賣過一百多碗,一個中午就能賣八九十碗。而今天中午,賣出去了20碗。
為什么下降這么多?
小黃轉(zhuǎn)臉朝門外左右晃了一下眼神說,新開了兩家餐館,一家韓國石鍋拌飯,另一家諸暨次塢打面,都有特色,直接把他先前放筆記本提意見那種誠懇勁給秒殺了。
小黃有些著急,意見簿上顧客提的每一條他都認真考慮,無線網(wǎng)絡(luò)已經(jīng)裝上,幾個外賣網(wǎng)站的申請也遞了上去。小黃還想,白天靠寫字樓,夜里如果延伸到周邊小區(qū)是不是好一點。
“無論怎么樣,我會把意見簿上的顧客意見逐一實現(xiàn),至于面館將來是死是活,等他們來檢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