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杭州慶春路上廣利大廈里工作的人們,被一份“奇葩”的通知搞得很郁悶。
通知上說,從5月1日起,大廈將對地下停車庫內(nèi)停放的自行車、電瓶車實行收費管理,按照收費標準,每輛電瓶車包月停車費是20元,自行車包月停車費15元。
那么,在寫字樓里針對非機動車實行停車收費,是否符合相關的規(guī)定呢?對于這種看似有些不太“合乎情理”的收費,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在寫字樓上班的人收到一份“奇葩”通知
杭州廣利大廈位于慶春路和中河路的交界處,緊臨慶春路金融一條街,這幢20多層的寫字樓在寸土寸金的鬧市區(qū)非常顯眼。
就在“五一”小長假前夕,這幢寫字樓里的每家公司都收到了一份收費通知,這讓很多工作人員有些哭笑不得。
通知上寫著:為了規(guī)范非機動車管理,治理亂停亂放等現(xiàn)象,更好地服務于業(yè)主及辦公企業(yè)員工,從2015年5月1日開始,非機動車按年、按月或臨時收費停車。
通知上還詳細列出了一份收費標準:
一、臨時停車:電動車(3元/車次),并且不提供充電服務。自行車(2元/車次)。
二、單位申報電瓶車位(包月15元/車次,季交),自行車位(包月10元/車次,季交)。實名登記后認牌不認車,發(fā)牌編號,對號入座。
三、個人申報車位,電瓶車位(每月20元/車次),自行車位(每月15元/車次)。實名登記后,發(fā)牌編號,對號入座。
陳小姐告訴記者,雖然樓里面很多人都是開車上下班的,但是不少家住得不遠的員工,也會騎電動車和自行車出行。所以這份通知影響到的人還真不少。
非機動車停車也收費引來眾人吐槽
這份通知一“面世”,寫字樓里一下子就“炸開了鍋”。
陳小姐就覺得有點奇怪,照平時車庫停放的情況來看,非機動車的停車位似乎沒有緊張到要通過收費來控制。“按理說,開始執(zhí)行收費前應該先和樓內(nèi)人員進行溝通,至少要聽取一下意見,政府部門在收費前還會提前召開聽證會呢。這里怎么能說收就收呢?”
業(yè)主王先生說:“機動車輛停車收費,這個大家都懂。但是停個自行車、電瓶車還要收錢,真是10多年來頭一回聽說。既然收費,就要有合理的收費依據(jù),否則我們肯定不接受的。”
鄭小姐直接就提出了疑問,“自行車和電瓶車很容易被盜,以前我們停在大樓里的車被偷了,損失由自己來承擔。但是既然物業(yè)收費了,如果車子被偷,是不是物業(yè)包賠呢?”
姜女士直接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我個人申報停車位,一輛自行車一個月要付15元停車費,一年就要支付180元的停車費。我買一輛自行車也就200元,一年的停車費都差不多能再買一輛了,這樣合理嗎?”
記者現(xiàn)場探訪,停車費尚未開始收取
根據(jù)通知,廣利大廈5月1日起對非機動車實施停車收費,昨天下午,記者趕去一探究竟。
廣利大廈的非機動車停放點位于大廈地下停車庫的一層,是一塊專門的停車場地。一進入停車場,記者就注意到貼在柱子上的收費通知。
據(jù)目測,整個非機動車的停車庫面積有四五百平方米,在入口處還配有一名值班保安。地面上畫有一排排黃色的停車標志線,非機動車可以在標志線內(nèi)進行停放。
下午3點左右,正是上班時間,停車場內(nèi)停放的非機動車不少,但并沒有達到飽和的程度,還有不少的空位,可供新來的車輛“見縫插針”。
在停車場的靠墻區(qū)域,還裝有幾臺供電瓶車充電的“智能充電站”。根據(jù)收費通知上的規(guī)定,如果要使用“智能充電站”充電,需要另外支付相應的費用,并不包含在電瓶車的包月收費中。
一名保安告訴記者,本來5月1日起就要進行收費了,不過實際上還沒有開始,收費延期了,具體原因他也不清楚。
由于設備調(diào)試等原因,收費時間延期
記者從廣利大廈的物業(yè)——浙江省廣利物業(yè)管理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尚未開始收費的原因,是相應的設備還沒有設置好,所以還要再等一段時間,具體收費時間會再通知到樓內(nèi)的每一家單位。
當記者提出,針對自行車、電瓶車收費,是否顯得有些不太“合乎情理”時,工作人員也露出了一絲尷尬的笑容,說道:“這是公司制定的規(guī)定,我們只是執(zhí)行而已。”
那么,寫字樓針對非機動車進行收費管理,是否符合規(guī)定呢?
記者也向杭州市物價局進行了了解,杭州市物價局表示,目前,針對非機動車停車收費這一塊,市場是放開的,杭州市物價局沒有制訂相應的收費定價標準的限制,可以由收費單位根據(jù)市場需求來自行進行把控。
如此看來,廣利大廈對地下停車庫停放的非機動車實行收費管理,似乎并沒有違反相關規(guī)定。但是這份“合規(guī)”但“不合情”的收費通知,也讓人陷入思考,這停車費到底該不該收?
如果出于管理上的考慮,一定要實行非機動車的停車收費,那么可否更“人性化”一些:比如,參考機動車的收費原則,設置一個免費的停車時限;另外,針對非機動車的特殊性,對于停放車輛的安全保障做出一個相應的承諾。或許這樣,對于被收費的車主而言,心理上也會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