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免费AV网址|亚洲手机免费在线|最新av网址发布|67194成人草|在线国产视频91|一区二区无码竹菊|91国产精品综合|日本熟女综合视频|国产免费强奸视频|最近中文字幕99

杭州

首頁>地方頻道>杭州>社會

貴陽潘老伯找了30年的那個杭州好人找到了

  70歲的貴州貴陽人潘強,生活過得不錯,自己和老伴都有退休工資,兒子工作不用操心,孫子也十分可愛。但他有一樁心事:找到1962年幫過他的杭州恩人。

  “人生七十古來稀,時日無多,誓愿未了,死不瞑目。”潘強說,近年身體不大好,有心臟病、冠心病,他想在有生之年找到恩人,來一趟杭州,見面聊聊,再說聲謝謝,讓自己心里過意得去。

  11月3日,潘老先生寫了一封掛號信,寄到都市快報,希望登一則尋人啟事,找一位叫楊海根的杭州老人。為了不錯過消息,潘老留了三個電話號碼,一個座機和兩個隨身攜帶的手機,臨睡前還要檢查來電和短信。

  潘老要找的到底是什么人?1962年,他在杭州遭遇了什么?是怎樣的恩情讓他感念了半個多世紀?隨后,【快公益】記者四處打探,歷時13天尋找。前天,好消息傳來:楊老的親人找到了。記者 黃安琪

  異鄉(xiāng)突發(fā)急病

  陌生人領(lǐng)他回家救治

  1962年,潘強還是個18歲的學生,獨自一人來杭州游歷。人生地不熟的,他偏偏生病了,“眼睛看東西黃一圈紅一圈,當時不知道什么病,后來才知道是角膜炎”。舉目無親時,他在西湖邊碰上了好心人。

  好心人名叫楊海根,與他素不相識,說一口杭州話,連說帶比劃,把潘強領(lǐng)回了家。“給我買藥、上藥,讓我在家住了幾天,走的時候還把我送到城站火車站。對我很好。”至今說起,潘老情緒還有些激動。

  由于年代久遠,潘老現(xiàn)在只記得恩人年齡比自己大,當時二十多歲,和他母親住在杭州大王廟巷3號。記憶中,楊海根身高有1米7多,左臉頰上有顆蠶豆大小的黑痣,在蕭山棉紡織廠當維修工人。

  為說聲謝謝 他數(shù)次來杭尋人

  當年,結(jié)束杭州的游歷回到貴州,學土木工程的潘強立刻開始了忙碌的實習、工作,再后來結(jié)婚生子,一直沒來得及寫信感謝恩人。

  直到上世紀80年代,潘強有機會去上海出差,特地提前幾天來杭州,找到了大王廟巷3號。沒想到,恩人已經(jīng)搬家,鄰居也不知道他們搬去哪兒了。此后,潘強再次來杭尋找,仍無功而返。再后來,他委托定居在杭州的朋友幫忙,可惜也杳無音信。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是句老話。我們這輩人,從小都認這個道理。”潘老先生說,以前那個年代,看見別人有難幫一把很常見,“不像現(xiàn)在,老人摔了都沒人敢扶。”

  記者多方打探幫他找杭州恩人

  根據(jù)潘老提供的信息,【快公益】記者開始尋人。

  考慮到楊海根上世紀80年代已搬離大王廟巷3號,但工作過的單位可能留有檔案,于是記者先聯(lián)系蕭山棉紡織廠。

  蕭山棉紡織廠成立于1958年,其間經(jīng)過數(shù)

  次重組變更,現(xiàn)為杭州中匯棉紡織有限公司。公司辦公室負責人陳女士告訴記者,由于企業(yè)重組,早先的員工檔案全部發(fā)回社區(qū),現(xiàn)在公司能找到的,都是相對年輕的員工材料。

  隨后,記者咨詢蕭山區(qū)經(jīng)濟和信息化局,尋找早年蕭山棉紡織廠的負責人。但工作人員查詢相關(guān)信息后,也表示愛莫能助。

  老鄰居記得楊家條件蠻艱苦

  記者只好再尋訪大王廟巷3號。大王廟巷屬于杭州馬市街社區(qū),毗鄰浙一醫(yī)院。社區(qū)主任明婧芝一聽,馬上說:“現(xiàn)在(大王廟巷)3號就是我們社區(qū)辦公室的地址,社區(qū)是2000年成立的。”

  了解潘老尋人的來龍去脈后,明婧芝和同事四處打聽,帶記者找到了丁阿姨。

  丁阿姨80多歲,幾乎一輩子住在大王廟巷。一聽楊海根的名字,她的確有印象:中等身材,臉上有顆痣,身體一直不大好。丁阿姨說,以前一條巷子里住好幾戶人家,楊海根家住在巷口,她家在另一頭,要出門必須經(jīng)過楊家。

  在丁阿姨的印象中,楊海根家條件蠻艱苦,有個姐姐和弟弟,都由母親一個人帶,“沒聽說他們家住過陌生人”。馬市街上世紀80年代拆遷,楊海根一家搬走了,丁阿姨也沒他們消息,只在前兩年在景芳一帶見過楊海根的姐姐。丁阿姨說,小區(qū)里的邵大伯或許知道更多情況,他和很多老鄰居還有聯(lián)系。

  聽說楊海根已過世

  邵大伯60多歲,從小生活在馬市街,“楊海根,這里有顆痣的。”邵大伯比劃著,大王廟巷2號、3號、4號的住戶,他都說得上。

  邵大伯年紀比楊海根小一茬,跟楊海根弟弟差不多。他回憶,楊海根有兩個姐姐一個弟弟,兩個姐姐早就嫁出去了,其中一個好像住在寶善橋一帶。楊海根在杭鋼燒鍋爐,他的弟弟在內(nèi)河航運公司工作。1985年馬市街拆遷重建,大部分街坊都搬回來了,但楊海根一家都搬出去了。

  失聯(lián)將近20年,老鄰居們斷斷續(xù)續(xù)從別處聽說過楊海根的消息:離開馬市街后,楊海根住在荷花池頭附近,五六十歲才討老婆,女方帶了孩子,聽說老楊現(xiàn)在已經(jīng)去世了。有老鄰居說,前些年見過楊海根賣蔥、姜、菜,在菜市橋一帶,估摸著是退休后補貼家用。

  邵大伯很熱心,翻開自己的通訊本,撥了一圈電話幫忙打聽。最后在大家?guī)椭?,我們找到了楊海根的弟弟?/p>

  記者牽線 兩家人取得聯(lián)系

  楊海根的弟弟楊樹根,今年63歲。他說,哥哥三年前去世,倒不是因為生病,只是年紀大了。哥哥屬狗,如果健在的話今年應(yīng)該81歲。

  楊樹根說,自己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哥哥楊海根排行老二。哥哥和姐姐最早都在蕭山棉紡織廠工作,哥哥后來去了杭鋼,但楊樹根否認哥哥退休后賣菜的說法。

  楊樹根說,哥哥搬出大王廟巷前,兩兄弟沒分開過,“除了1968年下鄉(xiāng)幾年,其他的情況基本都知道的”,可1962年發(fā)生的這件小事,楊樹根沒有絲毫印象,也從沒聽哥哥說過。“哥哥平時回家就不大講自己做了什么,而且,哥哥和我們小時候幫助人根本不算什么事,本來就不求回報,更不會講了。”

  得知恩人已過世,潘強嘆了一口氣,沉默了一會兒,說:“我還是要找機會,來一趟杭州,去見見他的弟弟也好。”

  11月20日,在記者的牽線下,楊樹根和潘老取得聯(lián)系。兩人相約,明年開春,潘強來杭州,楊樹根帶他去看看楊海根的魂歸處。

聲明:本媒體部分圖片、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025-84707368,廣告合作:025-84708755。
855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