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吃筍季。每年鮮筍上市,醫(yī)院就會收治許多胃病復發(fā)、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最近,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20%-30%的患者,因為吃筍吃出了消化道疾病。杭州市中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葉彬主治醫(yī)師也說,最近一段時間,每次門診,30個患者中有10多個和吃筍有關。
中午在食堂吃了油燜春筍
下午吐了一塑料袋咖啡色液體
周女士48歲,是某單位領導,自從一年前查出患有十二指腸潰瘍后,她很注重保養(yǎng),在任何場合都滴酒不沾。有時候下班遲要加班,她也會很注意,到飯點了,及時到食堂吃頓晚飯,然后再繼續(xù)干活,不會像以前一樣等工作全部做完才去吃東西。
“知道有了潰瘍,我在一日三餐上特別注意,不讓自己太餓或者太飽,規(guī)律飲食,以清淡為主。這么保養(yǎng)了差不多一年,胃脹痛幾乎沒有了,我以為毛病已經(jīng)好了。”她說,千小心萬小心,卻沒逃過春筍這一關。
周一中午,周女士單位食堂燒了一道時令菜——油燜春筍。她愛吃春筍,在家常做春筍燉咸肉,所以看到有油燜春筍,毫不思索打了一份。
這份春筍吃下去后,她覺得胃脹脹的不舒服,喝了點溫水也沒用。下午腹瀉了一次,大便顏色是黑色的。
因為以前有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她比較緊張,趕緊請假去了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做了大便潛血試驗。結果是陽性,也就是消化道有出血。
住進醫(yī)院半小時后,周女士突然想吐,抓起邊上一個小塑料袋,斷斷續(xù)續(xù)吐了一袋,是咖啡色液體。
市一綜合病房王曉楠副主任醫(yī)師說,她吐了差不多有500毫升,考慮是消化道出血,出血量不小。“當出血量超過60毫升,大便會呈現(xiàn)黑色。胃內(nèi)儲血200-300毫升,可發(fā)生嘔血(咖啡色液體)。”
消化科醫(yī)生趕到,為她做了急診胃鏡。胃鏡顯示,周女士十二指腸潰瘍已經(jīng)愈合,但胃黏膜糜爛嚴重,消化道出血量較多。
“如果消化道急性出血在400毫升以上,患者會出現(xiàn)頭暈、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癥狀。出血量在1200毫升以上,有暈厥、四肢冰涼、尿少、煩躁不安的癥狀,一定要馬上搶救的。”王曉楠說。
中飯、晚飯頓頓吃筍
終于吃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杭州市中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葉彬主治醫(yī)師說,最近每次門診一上午看30個患者,問病史,有10多個和吃筍相關。“本身有胃病的人,比如淺表性胃炎、胃糜爛等,吃了筍容易導致胃病復發(fā)。而患有消化性潰瘍的人,吃筍很可能導致消化道出血、穿孔。”
上周,52歲楊女士從蔣村到市中醫(yī)院看毛病,說肚子脹痛好幾天了,以前從來沒這樣過。做胃鏡一看,已經(jīng)是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不可能,我腸胃好的,怎么會一下子潰瘍了?”楊女士有些不相信。
葉彬問最近飲食情況。楊女士說,“種筍的親戚們今年送了很多雷筍,有半麻袋多。除了早飯,家里中飯、晚飯都吃筍。我經(jīng)常在中午做個燉鍋,里面放很多筍、咸肉、黑木耳,一餐吃不完,晚上再切點筍,洗點青菜、菠菜放進去燉。不抓緊吃,筍很快老了,就不好吃了。”
這么連著吃了將近一星期,楊女士終于感到胃不舒服。
葉彬說,導致胃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幽門螺桿菌感染,情緒、睡眠不好等,粗纖維飲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春筍營養(yǎng)豐富,但粗纖維含量高。粗纖維比較難消化,大量食用后會刺激腸胃,損害胃黏膜;嚴重的導致消化道血管受損傷,引發(fā)消化道出血。除了春筍,大量吃芹菜、菜梗等也一樣,粗纖維含量高,容易誘發(fā)消化道方面的疾病。”
吃筍通大便是個誤區(qū)
4類人群要少吃或不吃筍
很多人吃筍有個誤區(qū),以為筍是粗纖維食物,可以助消化、通大便。
市一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楊建鋒副主任醫(yī)師說:“一般食物進入胃后,經(jīng)過胃酸加工成糊狀,從幽門排出。但春筍的粗纖維含量高,不容易被加工成糊狀,很難被消化排空。它們大量滯留在胃里,不僅不能通大便,還會不停地摩擦胃黏膜,使胃黏膜受到損害。便秘的人,吃些番薯、土豆等膳食纖維食物可能有用,但也不能多吃,多吃也會因為無法消化而造成腹脹感。”
昨天問消化內(nèi)科的兩位醫(yī)生,哪些人群不要吃或少吃筍?兩位醫(yī)生的回答是:
1.腸胃功能不好的人,時常有胃部飽脹感、上腹隱痛、泛酸等,建議不要吃或少吃。
2.特別是有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患者,不能吃筍,不然容易引起消化道出血。
3.年紀大的人一般消化功能差,多吃筍將加重泛酸、噯氣、上腹隱痛等消化道不適癥狀。
4.在服用非甾體類消炎藥的人,特別是因心血管疾病服用阿司匹林,骨傷科疾病服用散利痛、西樂葆等,不能吃筍。因為這類藥物對胃腸道有刺激,容易使胃黏膜有損傷。如果再吃筍,傷上加傷。
正常人群也要適量吃,吃的時候細嚼慢咽,以免粗纖維劃破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