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臉識別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支付、門禁、社交娛樂等場景,為消費者帶來便捷體驗的同時,也潛藏信息泄露風險。一些商家未經消費者同意,通過人臉識別收集數據用于“殺熟”或精準營銷。為幫助消費者保護個人信息安全,近日,市市場監(jiān)管局發(fā)布安全指南。
市市場監(jiān)管部門提醒,消費者要謹慎授權人臉信息,對非核心功能(如掃碼點餐、停車繳費)拒絕人臉識別,要求提供密碼、二維碼等替代方式;拒絕向無資質的小商戶、臨時攤位、非正規(guī)App提供人臉信息,認準官方渠道下載應用。如果一定要使用人臉識別,消費者可要求商家明確告知采集目的、范圍及存儲期限,并通過單獨彈窗或書面形式征得同意。
消費者進行人臉識別時,也要注意周圍的環(huán)境與授予的權限。使用公共場所人臉識別設備(如自助結賬機、門禁)前,觀察是否有異常改裝或隱藏攝像頭。對涉及資金、敏感信息的賬戶(如支付軟件、網銀),建議啟用“密碼+人臉”雙重驗證,避免將人臉識別作為唯一驗證方式,定期更換密碼。消費者要定期檢查手機設置及App權限列表,關閉非必要的人臉識別授權,避免后臺靜默采集。此外,消費者在刷臉時,最好留意周圍是否有偷拍或錄像設備,避免人臉信息被間接獲取。
如果消費者發(fā)現(xiàn)個人信息被濫用,如賬號異常登錄、收到詐騙電話等,應立即截圖保存授權記錄、交易憑證等證據。及時撥打12345熱線或向主管部門投訴舉報強制刷臉、過度索權等行為。
記者 王永霞 通訊員 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