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受“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毕⒂绊懀本?、上海、福州等地出現了市民搶鹽的現象。當日下午,在北京某連鎖生鮮超市線上平臺,原本供應充足的食用鹽,僅過了一個小時就顯示“缺貨”。而在線下,多家超市內的食用鹽存在多次補貨的情況。
主要觀點
一、反映自己所在地區(qū)已經出現超市食鹽被一搶而空現象。
環(huán)球網:日本于8月24日下午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我國沿海部分地區(qū)居民出現搶購食用鹽現象,部分商超生活食鹽賣斷貨。還有部分微信群刮起了“搶鹽潮”,許多民眾都跟風囤鹽。京東超市上關鍵詞“鹽”搜索次數環(huán)比增長377%,食用鹽成交額環(huán)比增長498%;部分生鮮外賣平臺上,多款鹽顯示“缺貨”、“補貨中”。上海和北京的盒馬平臺食用鹽顯示“缺貨”。據揚州新聞廣播報道,24日早上,在揚州市大潤發(fā)等超市看到,購買食鹽的市民明顯增多。不少購買食鹽的市民表示,雖然知道食鹽保質期只有3年,但是看到其他人買了,也就“跟風”囤一些。微信公眾號“獨嘉新聞”報道稱,24日下午3點,在浙江嘉興禾興南路江南超市,記者看到陸續(xù)有市民過來專門買鹽,一買就是十來包,甚至更多。超市土產生鮮負責人張蕾說,24日下午開始,買鹽的市民陸續(xù)多起來了,而且每個人買的量也不少。倉庫里鹽的儲備充足,只要貨架上沒有了,他們就馬上補貨,她在現場也勸顧客,根據家里的需要購買,不要屯鹽,鹽的供應是充足的,但還是有市民沖動購買,有位老人,一口氣買了400包鹽,這是三四十年都吃不完,而鹽的保質期一般是3到5年。
二、呼吁群眾理智看待,目前國內食鹽供需足夠,不必搶買。
中鹽集團發(fā)布關于保障食鹽市場供應的聲明稱,中鹽集團具有完備的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和食鹽安全風險評估體系,食鹽產品可以做到源頭可追溯,質量安全有保障。近期,部分區(qū)域市場發(fā)生食鹽搶購,電商及部分商超渠道有短時缺貨現象,我們正在加班加點生產、配送,全力以赴保障市場供應。請社會各界理性消費,不要盲目搶購。中國鹽業(yè)協會會長王小青表示,對于韓國民眾囤鹽的做法,不建議仿效。中國生產的食用鹽,使用原料有海鹽、井礦鹽還有湖鹽,其構成比例分別為22%、61%、17%。一般來說在進出口這個問題上,中國是大進小出,進口的多一些,出口的少一些,而且進口的原料鹽主要是用在工業(yè)上作為化學原料。中國食用鹽產量能夠滿足需求。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教授張金良表示,不建議囤鹽,“因為囤多少也不夠一輩子用的”。張金良認為,不建議囤鹽的原因在于,一是,日本排放核污染水是有控制地排放,經過洋流和各方面的擴散,此時核污染水的核污染濃度會進一步稀釋;二是,據悉,日本的排放將持續(xù)30年,核污染帶來的影響并不是短時間能消除的,所以囤鹽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三是,有關資料顯示中國的食用鹽中海鹽的供給是比較少的,所以即便對海鹽有影響,影響范圍也不是特別大。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晏瑲特別指出,我國的食用鹽主要來自井鹽,與韓國不同,我們的鹽并不涉及污染區(qū)域,因此居民無需過度囤積。網絡大V“小強說”:當前我國的食鹽產品結構占比為井礦鹽87%、海鹽10%、湖鹽3%,井礦鹽和湖鹽生產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響。抖音網民“丹鳳朝陽”:前幾年我的家鄉(xiāng)也流傳了一個鹽的謠言,結果造成大家都搶鹽,有的人一下子就買幾百斤。結果有的家庭幾年都吃不完,而且鹽會轉水,都成了水。大呼上當。
三、譴責個別營銷號在抖音、頭條等平臺發(fā)布視頻、文章煽宣食鹽短缺。
中國青年報:在此次“搶鹽潮”中,一些推波助瀾的商業(yè)力量值得警惕。很多主播的聳動性言論,背后都是忽悠消費者超量購買自家產品的“生意經”。對此,市場監(jiān)管部門還需及時出手,依法嚴厲打擊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等不當行為,消費者也應保持理性。海南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就規(guī)范食鹽價格行為發(fā)布通告:不得捏造、散布漲價信息。百度網民“松聞柏hR”:這是有些人在搞事?抖音網民“清風明月”:不要搶鹽,不要相信任何人謠言,中國的鹽都大米都多的很,這些都是商家炒作,上次你們消炎藥吃完了嗎?抖音網民“buzhisuowei279”:對于造謠帶節(jié)奏的建議嚴懲,散布恐慌的必須入刑。新浪網民“呂楊先生”:很快,又會看到通報:抓獲一批故意散播謠言,來抬高鹽價獲利的人。抖音網民“七吖”:剛才有一個直播間賣鹽,制造恐慌,直接被永久封號。
供稿:史云鳳
編輯:戴錫明
審核:葉順亮
原標題:《輿論批評“搶鹽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