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忠 文/圖
我是一個集藏愛好者,對郵票、古幣和古玩雜件很感興趣,平時抽空常去收藏市場拾遺補漏。兩年前,我家小區(qū)對面的馬路旁開了一個挺大古玩花鳥市場,我便常常去那里轉(zhuǎn)悠,一來二往和一位賣古董的張姓攤主混得很熟了,每次去那兒都要到他的攤位小坐一會,有時也會在他那里買一些自己喜歡的藏品。
有一天下班后,又逛到他的攤位前,他笑著對我說,“今天下午花20元錢,從一青年人手里收了一枚大清郵政的老郵票,你看看怎么樣?”說話間他拿出了這張夾在書本里老郵票,我接過一看,這是一枚成色挺好的紅印花加蓋小字暫作2分郵票。我過去曾看過郵書,依稀還記得,“紅印花票”原為清末印花稅票,后來全部加蓋“大清郵政”作郵票用,其中“加蓋小字當壹圓”是“紅印花票”國寶級的大珍品,而這枚“加蓋小字暫作2分”雖談不上十分珍貴,但市場價也達2000多元。我雖說對“紅印花票”歷史略知一二,但“紅印花票”真品我原先并沒見過,看著這枚成色挺新的“紅印花票”,心想流傳了一百多年的“紅印花票”還會有如此完好的品相?況且他20元就能買下,那肯定是贗品無疑了。
以后,這枚“紅印花票”就一直躺在他的攤位上,開價200元,但很長時間也無人問津。終于有一天,我又經(jīng)過他的攤位,發(fā)現(xiàn)那枚“紅印花票”不見了,我還以為他賣不動收起來了,就問他干嘛不繼續(xù)放在外面再試試看,誰知他一聽我問起“紅印花票”便激動起來,他說這枚老郵票放在柜臺里只有看的人,沒有買的人,原想去請專家鑒定一下,但假如是贗品,那鑒定的費用可能比他買進的錢還要高,那豈不是多花冤枉錢嗎?于是他拿到郵市,用索高價的辦法進行“火力偵察”,沒想到這枚郵票竟是真品,結(jié)果被一個攤主以1500元的高價買去了。因為這筆不菲的意外收入,使他在敘述時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我聽了后卻有一絲悔意涌上心頭,這枚大清老郵票放在柜臺里那么長時間,因我郵識和經(jīng)驗的不足,使這枚“紅印花票”從自己眼皮底下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