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麗聿一個人孤寂地坐在床上,眼神很無助地盯著床上的各種化驗單、收費單,雖然才過六十,但頭發(fā)早已花白。記者走到她跟前時,她嘴里還在默默地念叨著:“如果當時沒吃那盤壞了的剩菜,日子也不至于苦到這種程度。”
●一場災難: 剩菜要了半條命
如果時間能夠倒轉(zhuǎn),章麗聿寧肯沒有8月13日這一天。當天早上起床后,她像往常一樣來到廚房,看到了頭天晚上電飯鍋里的一點剩飯和餐桌上的一盤辣椒炒雞蛋。對于習慣對付的她來說,章麗聿很自然地把菜倒入鍋中熱熱,并連飯一起炒炒。吃了幾口,她覺得有點異味,“可能是菜餿了”。章麗聿倒出大半,剩下的幾口就扒拉吃了。
剛過一會,章麗聿就上吐下瀉起來,坐在馬桶上,豆大的汗珠從皮膚里冒出來。此時家里沒人,感覺不對勁,她馬上到隔壁敲門,“我不行了,幫我叫醫(yī)生。”回到家倒在床上后,章麗聿很快就不省人事了。
事后,章麗聿才知道,是好心的鄰居幫她叫來了救護車,并通知了她兒子。章麗聿被送往市中醫(yī)院搶救。“醫(yī)生后來說,我再送遲來半個小時,命就沒了。”原來,章麗聿是急性胰腺炎并引發(fā)肝、腎衰竭,住了快一個月院,花了近6萬元的醫(yī)療費。
●一路悲苦:婚離兒傷又遭劫
章麗聿告訴記者,她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看似健康的身體,怎么就被一盤剩菜給毀了,而這也成了幾乎壓垮這個不幸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章麗聿命運多舛。十幾年前她和丈夫從山西老家來到淮安,后來夫妻離異各奔東西,她和兒子在外租房生活。“每個月就靠拾荒度日,沒錢交房租了,就把拾來的瓶瓶罐罐給房東,讓他拉去賣錢。”后來房東也受不了了,不愿把房子租給她。
兩年前,在長西社區(qū)主任陳芳的努力下,幫她申請到了“實物配租”房,房子在和達雅苑小區(qū),一室一廳的房子,一年只要交一千多元的租金。有了自己的窩,日子雖然苦點,但有奔頭了。
可不幸卻接踵而至。兒子兩年前在工地打零工時摔傷,造成股骨頭壞死,在家臥床休息兩年,至今也無法工作。全家就靠每月360元的低保度日,現(xiàn)在章麗聿又遭此大禍,讓這個家庭更加舉步維艱。
●一絲慰藉:鄰居社區(qū)常相助
昨天記者采訪的時候,章麗聿的兒子不在家。“出門去找人借錢了。”章麗聿說,其實她還沒完全康復,實在沒錢看病了,只好要求出院,因為體內(nèi)的膽黃素還沒降下來,她還需要服用熊去氧膽酸膠囊,這是一種進口藥,每盒要216元,“要不吃,就會反彈,或許命就沒了。”
正聊著,隔壁單元的一位羅姓鄰居來看望章麗聿。“平日里多虧鄰居的照顧”,章麗聿感激地說。
記者看到屋內(nèi)沒有任何裝飾,唯一的電器就是床頭的一臺電風扇,“就是這睡的床也是鄰居送給我的。”
“社區(qū)對我挺照顧的。”章麗聿說,中秋節(jié)前,陳芳專門帶物品來看望她,還掏了兩百元給她。
陳芳告訴記者,雖然章麗聿不在長西社區(qū)居住了,但只要社區(qū)能有的照顧,第一個就會想到她。但畢竟社區(qū)的力量有限,還是需要社會大家庭的關(guān)愛,才能讓章麗聿渡過這個難關(guān)。
晚報記者 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