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濟澤)暑假已經過去20多天的時間,近日,筆者在新浦區(qū)教育部門的協(xié)助下,對500名小學生進行了一次電話調查,結果發(fā)現有兩成的小學生在家長的要求下參加了文化類輔導班。相關人士建議,暑假應該讓孩子放松和休息,或是讓他們自主選擇興趣班,而不能讓暑假成為“第三學期”。
六年級孩子壓力最大
近日,筆者對市區(qū)小學生進行了一次電話調查,在接受調查的500名小學生中,有102人暑期參加了英語、數學、作文等文化類輔導班,占到受調查者總數的20.4%,其中大部分孩子暑期要上3個以上的輔導班。調查結果顯示,六年級學生的“上班”壓力最大,在接受調查的六年級學生中,暑期“上班”者比例達到78%。與之相比,四年級和五年級的學生壓力最小,其“上班”者比例僅有16%。
建國路小學的王同學告訴筆者,今年的暑假對她來說已經根本沒有意義了。因為她假期的每天上午都要到英語輔導班上課,一上就是半天,而其余的時間還要在家練習小提琴。王同學說:“暑假期間,我很想跟同學一起痛痛快快地玩幾天,但是父母硬要讓我上英語輔導班,我的暑假我卻做不了主。”筆者了解到,參加暑期文化類輔導班的小學生,絕大多數是在家長的強烈要求下,被迫“上班”的。
部分孩子可自主選擇
筆者近日在市少年宮看到,書法、舞蹈、繪畫、科技制作等興趣班備受“寵愛”。今年10歲的何若菡在與媽媽反復溝通后,在市少年宮報名學習課本劇、小主持人和聲樂。 何若菡的媽媽表示:“孩子平常上學也挺辛苦的,因此我們想利用暑假讓她好好放松一下,今年就由著孩子的興趣報名吧。”據悉,自開始報名后,短短3天時間,市少年宮報名的學生便超過4000人次。
筆者了解到,今年許多家長開始注重孩子的興趣和想法,在報培訓班前,大多征求孩子的意見,并據此選擇參加何種課程,今年到市少年宮報興趣類培訓班的人數比往年大幅增加。“前幾年家長帶著孩子來報名,大多數傾向于選擇英語、數學、作文等文化類輔導班,最多時僅數學班就有20多個,而且父母很少考慮孩子的興趣和意見。”市少年宮相關人士介紹,“而如今,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觀念逐漸轉變,更加注重孩子的興趣和想法。”不過筆者發(fā)現,仍有少數家長強制替孩子的文化課“補營養(yǎng)”,選擇了閱讀寫作、趣味數學和劍橋少兒英語等文化類輔導班。
暑假不應成“第三學期”
針對少數家長強迫孩子參加文化類輔導班的現象,在市區(qū)一所小學任教多年的肖老師告訴筆者,假期本是學生休息和自我調節(jié)的大好時機,可是一些望子成龍心切的家長卻再次將孩子送進各種補習班,在這種情況下,多數小學生的假期其實難以真正輕松。
市少年宮相關人士提醒,參加暑期輔導班和培訓班主要是讓孩子在興趣中快樂、充實起來,學生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意愿,學習相應的課程,給孩子留些自由的時間和空間。今后少年宮的發(fā)展方向也將是繼續(xù)擴大藝術類和科技類興趣班規(guī)模,將少年宮打造成孩子的假期樂園。
新浦區(qū)教育局相關人士也表示,暑假就是要讓學生放松,讓他們合理地休息和玩耍,這對孩子的成長和新學期的學習都有好處。所以,家長對于孩子們渴望放松的心理,應該充分理解。在時間、金錢能夠保證的前提下,家長不妨多聽聽孩子的意愿。暑期生活怎么安排,應該由家長和孩子一起商定,而不是家長獨自說了算?!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