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濟澤 通訊員 董慧 周芷妤) 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的消息,吸引了許多市民的關注,家住連云區(qū)大巷社區(qū)的劉柄辰便是其中之一。這位年僅十歲的孩子,歷經3天的構思和一周的剪刻,創(chuàng)作出一幅喜迎十八大勝利召開的剪紙作品,表達了一名普通少先隊員對黨的敬意。
在團花錦簇之中,“十八大”三個紅底黃字顯得尤為醒目,作品的中央,是一名戴著紅領巾的少先隊員,正在用剪刀制作紅雙喜,這就是劉柄辰創(chuàng)作的剪紙作品《少先隊員喜迎十八大》。“按照中國人的傳統(tǒng)習慣,遇到喜事,總會用紅雙喜來表達喜悅心情,同時,我選用金黃色作為作品的底色,也是希望國家日益富強,這就是我這件作品所要表達的主要含義。”劉柄辰告訴筆者,自己在墟溝小學就讀,是班級的黑板報編輯兼美工。受到黑板報出現(xiàn)了喜迎十八大召開的內容啟發(fā),他想到自己是一名少先隊員,并且擁有剪紙的特長,完全可以通過剪紙的表現(xiàn)形式,來表達一名普通少先隊員喜迎十八大的心情。
有了這個想法后,劉柄辰立即開始了作品的構思,他足足用了3天時間,才把作品的構圖和內容敲定。接下來就是制作了。還是一名在校生的劉柄辰,首要的任務還是努力學習,因此他只能利用午休和晚上的時間,進行作品的創(chuàng)作,經過整整一周的緊張制作,這幅《少先隊員喜迎十八大》的剪紙作品,終于被他獨立完成了。“剪紙是個精細活,稍不小心就前功盡棄。”劉柄辰說,這幅作品的難點,就在于花朵的細小邊幅以及人物的眼睛和表情。他頗費了一番心血,才讓作品中的人物眼睛看起來活潑、有神。
今年只有10歲的劉柄辰,已經有著多年的剪紙功底了。劉柄辰的父親劉罡,身為剪紙技藝第三代傳人,為了培養(yǎng)兒子對剪紙的興趣,他每次創(chuàng)作剪紙作品時,都刻意讓兒子在一旁觀看。兩歲半的時候,劉柄辰就主動提出要跟父親學習剪紙了。令劉柄辰沒想到的是,剪紙看起來很好玩,但學起來很辛苦,每次學習剪紙,劉柄辰都要苦練三四個小時。經過三年多的基本功訓練后,劉柄辰6歲時就能創(chuàng)作人物和風景造型的剪紙作品。
隨著時間的推移,劉柄辰的剪紙技藝不斷地提高,四歲半時就在幼兒園舉辦了個人剪紙展,在家長和幼兒中引起很大反響。同年,市圖書館邀請劉罡做剪紙講座,劉柄辰擔任講座的助教,負責剪紙演示工作。觀眾們驚嘆于他如此小的年齡竟能非常嫻熟地剪出精美的作品,他現(xiàn)場剪出的作品也被一搶而光。2008年,劉柄辰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全國剪紙大賽展覽,并被大家譽為“本屆大賽最小的剪紙藝術家”,一家全國知名的剪紙網站還給他開通了個人展示區(qū)。從此,他“剪紙娃娃”的藝名,在中國剪紙界就被傳開了,他也成為港城民間藝術家協(xié)會最年輕的會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