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4月2日訊 (記者 趙芳 通訊員 卜玉潔) 有人把自閉癥兒童稱為“星星的孩子”,但這詩意名字的背后,是一些家長心中的痛。4月2日是第八個“世界自閉癥日”,記者從市婦幼保健院獲悉,我市自閉癥患者近幾年有明顯增加趨勢。專家表示,如果孩子在兩三歲時仍然不會說話或性格過分“內向”,應及時咨詢檢查,3歲前是自閉癥治療的黃金期。
自閉癥發(fā)病率明顯提高
在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心理衛(wèi)生科科長王艷娟的印象中,十多年前若遇到一例自閉癥患者,覺得是一個比較罕見的病例,而如今,自閉癥患兒在增加,尤其是近一兩年,就診人數明顯上升。“我們統(tǒng)計的自閉癥患兒就診數據,2012年40人次、2013年53人次、2014年102人次,今年截至目前已有近30人次,從這幾個數據就能看出我市自閉癥疾病發(fā)病率明顯提高。”王艷娟說。
如今,全世界的自閉癥患者都在增加,其病因、發(fā)病機制至今沒有非常明確的答案。不過王艷娟告訴記者,國際間的研究在總體上澄清了一點,自閉癥是一種神經與心理的發(fā)育障礙,遺傳因素是導致自閉癥發(fā)生的重要原因。
另外,自閉癥還與環(huán)境有關,一方面是外部環(huán)境中各種有害物質在增多,環(huán)境的改變會影響到人類的出生健康。另一方面是妊娠環(huán)境,比如:孕期服用抗癲癇等藥物,在懷孕期間出現先兆流產、早產、胎兒宮內窘迫、低出生體重等,都可能會增加孩子罹患自閉癥的機會。
自閉癥和性格內向不同
3月29日,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心理衛(wèi)生科舉辦了“插上愛的翅膀,關注星星的孩子”活動,專家現場義診,并免費對自閉癥兒童進行鑒別診斷和指導。而在當天的問卷調查中回收到的50份有效問卷顯示,多數家長存在認知誤區(qū),分不清自閉癥和性格內向的區(qū)別。“性格內向的孩子對外界是有正常反應的。比如,有些性格內向的孩子不喜歡與人交流,當陌生人與他打招呼時,他會躲到家長身后或者拉著家長離開陌生的環(huán)境。”王艷娟說。而患自閉癥的孩子對外界環(huán)境改變幾乎沒有反應,與他交談他也不搭理,好像根本聽不到一樣,與人沒有目光接觸。聽而不聞、視而不見,這跟性格內向的孩子有很大區(qū)別。
3歲前是康復治療黃金期
據悉,自閉癥兒童一般有以下特征:缺乏對外界事物的感知交流、人際交往差、情感淡漠、動作笨拙及發(fā)育遲緩等,不愛說話,只愛自言自語,沒有眼神交流,或者行為刻板重復(如反復玩弄手指)。家長可以通過這些特征,及早發(fā)現孩子的異常。
王艷娟說,目前,治療自閉癥是世界難題,尚無特效藥。但如果能夠早發(fā)現,通過早期科學合理的干預和治療,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而3歲前是目前公認的康復治療黃金期。在此階段,除了及時就醫(yī)并遵醫(yī)囑外,家長在家中可以有目的地鍛煉孩子的協(xié)調能力,如拍球等。在認知方面,教孩子辨別顏色、辨別聲音、感知冷熱。在生活自理方面,可訓練孩子自己刷牙、洗臉、穿衣。只要長期堅持,一般半年至一年后可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