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梁洪勝) 8月31日本報以《誰該為大樹填土》為題,報道了蒼梧路百余棵移植后的法桐,裸立在馬路兩側“水泥池”里,部分大樹樹葉發(fā)黃,出現黑斑,根系土球散落,記者隨后聯(lián)系了多家單位,都稱自己不該為大樹填土,報道刊發(fā)后,引起市民熱議。
“五六米高的大法桐樹,豎在水泥池子里,沒人管沒人問,確實看著憂心啊!”家住錦繡華庭的王先生說,龍河路至郁洲路之間的蒼梧路是自己鍛煉的必經路段,“我也看到了有些大樹出現黑點,有的已經枯萎死了,一開始以為路面正在施工,影響了填土速度,看到報道后才知道,沒有人來為這些法桐填土,大樹要是不及時填土,估計會很快枯萎死亡,真是可惜了!”
市民李女士表示,既然移植了大樹就該好好照顧它,“法桐樹既能美化環(huán)境又能凈化路面空氣,希望相關部門能盡快給大樹填土。”
9月2日上午,記者咨詢了市林業(yè)局一名專家,據他介紹,法桐屬于大型落葉喬木,生命力較強,移植后極易成活。移植法桐樹前,可以對樹冠進行適當修剪,截取根部時,要最大程度保留土球,“已經截好的根系會有傷口,其中最粗的主根,主要起到支撐樹身的作用,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主要靠新發(fā)出的細軟的根,為了保證及時生發(fā)出細軟根系,移植時要避免土壤下沉而使根系外露,要盡可能快地進行填土,栽完后立即踏實并澆水,使根土密接。”
他表示,如果法桐移植后,不能及時填土,會因為缺少水分,在五六天時間之后出現根干缺水、樹皮龜裂,導致樹木死亡:“如果不能及時填土,可以用草苫覆蓋法桐根部,并不斷向草苫上噴灑水,避免將樹根暴露在外導致缺水。”
當天,記者聯(lián)系了12345市政府熱線,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會盡快聯(lián)系相關部門為大樹填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