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市新圖書館一樓多功能廳,我市600多名市民聆聽了著名美學家,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潘知常的講座:從《水滸傳》到水滸氣。潘教授對《水滸傳》的另類解讀讓現(xiàn)場聽眾不時傳來陣陣笑聲。
《水滸傳》是一部國人非常熟悉的作品。但潘教授認為,人們對這部作品的不良影響認識不夠。他認為,《水滸傳》里有一股“水滸氣”。如快意恩仇,造反有理。無論是《水滸傳》的政治主題,還是《水滸傳》的性別主題,其中能夠被正面歌頌和肯定的東西不多。
他說,《水滸傳》故事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好故事:從那一道“黑氣”一閃,散入了中國社會,化作“百十道金光”開始,它就不是一個好故事了。《水滸傳》中好漢紛紛上梁山的前面四五十回很好看,看到每一個有“拳頭”、有力量的人用他的“拳頭”打抱不平,匡復社會正義時,讓人感覺到“公正”的存在,很是暢快淋漓??墒牵?ldquo;好漢”們都上了梁山,《水滸傳》就變得不好看了。為什么呢?在于“好漢”上了梁山后,那種為百姓打抱不平、聲張正義的事例一個也看不見了:上了梁山后,梁山好漢的所有行為都是打家劫舍。殺了富人后,那些財富都上了梁山,沒有看到接濟窮人。還有,小說中很多小人物,他們都是被殺了全家的。這讓人感覺一點也不正義。
作為美學大師,潘教授呼吁:社會需要用愛來拯救,因為只有愛,才能給予社會無限的發(fā)展空間,必須找到愛的力量,并且去謳歌、去贊美愛的力量。潘教授認為應該以愛的名義去重新改寫《水滸傳》故事,不再是仇恨和暴力的書寫,而應該是愛的書寫和美學的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