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黃景瑜、張婧儀主演的消防題材電視劇《他從火光中走來》自播出以來,因其真實震撼的場景及貼近生活的日常,備受觀眾喜愛。這部劇成功的背后,離不開聲音團隊默默付出的努力,靖江的“95后”劉泳彤就是該劇聲音團隊的一名聲音編輯。
專業(yè)之路源于母親的影響
劉泳彤1999年出生于靖江,自從南京藝術學院錄音藝術系完成本科學業(yè)后,她繼續(xù)在本校攻讀廣播電視專業(yè)錄音藝術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學位。在學習生涯中,她已參與多部影視作品的制作。她從學校的影視作品及跨專業(yè)的合作項目開始做起,逐步發(fā)展至參與電視劇的聲音編輯。其參與制作的作品有《罰罪》《他從火光中走來》,以及其他多部待播劇,包括《黑白森林》《沖鋒車之戀》以及《最強狂兵2》等。
劉泳彤的音樂之路始于她的母親——一位音樂教師的影響。從小的音樂熏陶以及劉泳彤先天對聲音的濃厚興趣,使她與錄音藝術專業(yè)結緣。通過在大學階段系統(tǒng)的學習,她了解到,錄音藝術專業(yè)是一門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學科,它不僅需要具備音樂音響審美能力,還要掌握相關的技術支持。在興趣的驅使下,分小專業(yè)時,她選擇了影視聲音方向,并逐步通過學習深化了自身在影視聲音制作領域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在研究生階段,劉泳彤有幸參與了電視劇《罰罪》的聲音編輯工作。這次的寶貴經驗讓她對聲音編輯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也為《他從火光中走來》的聲音編輯工作提供了經驗。
在電視劇中玩轉聲音“魔法”
“觀眾所聽到的很多聲音,是由其他不同聲音素材創(chuàng)造的,是聲音設計師‘捏造’出來的。”劉泳彤介紹,例如,在一些打斗場景中,斷骨和血漿的聲音是通過折斷芹菜和擠壓番茄來模擬的,消防水槍噴水的聲音,則是通過實錄并疊加一些噴泉和海浪的聲音處理創(chuàng)造出來的。
在電視劇制作過程中,聲音設計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劉泳彤介紹,在創(chuàng)作這部劇的過程中,團隊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實現(xiàn)聲音的真實感。由于大地震、火災和油罐爆炸等災難場景的聲音很難進入到真實現(xiàn)場進行錄制,如何把每一個火災場景聲音做得真實,是她在做聲音編輯和設計的時候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消防題材劇需要真實體現(xiàn)消防員的出警、救援等日常工作,在聲音編輯和設計的過程中,劉泳彤也對消防車的警笛包括一些救護車的鳴笛聲進行了研究和梳理。她告訴記者:“中國的消防車聲音和國外的消防車聲音是不一樣的,而她所擁有的音效庫里的消防車大多都是國外的聲音素材,所以火光里消防車的鳴笛聲和一些環(huán)境聲最后都是實錄得來的。”
用聲音向觀眾傳遞真情和力量
聲音編輯工作復雜且頗具挑戰(zhàn)性。《他從火光中走來》劇集共四十集,每集時長四十分鐘左右,在對白修正環(huán)節(jié)就要耗費大量時間。
劉泳彤介紹,其中比較棘手的部分在于對火場場面的處理,由于劇中飾演消防員的演員們需要佩戴空呼進行對話,語言清晰度低且伴有大量雜音,而本著盡量保留演員現(xiàn)場真實情感的原則,她進行了很多修正對白的工作。此外,《他從火光中走來》還有眾多群戲場景,對這些場面對白的修正也是一項重大挑戰(zhàn)。盡管工作壓力大且工作內容枯燥,但隨著聲音的逐步完善,她的成就感也在逐步提升。
《他從火光中走來》這部作品讓劉泳彤更加了解影視行業(yè),并深刻體會到每一位工作者對優(yōu)秀作品的貢獻。她最難忘的是為主演們錄制配音。盡管在后期制作中每天都能在熒幕上見到他們,但當真人出現(xiàn)在眼前并近距離交流時,她感到非常激動和緊張。
當觀眾在彈幕上表示“空呼效果太真實了”,劉泳彤感慨道:“沒想到還有這么多人能關注到聲音細節(jié)?!闭鐚а菟f,這部劇“繁瑣中見溫暖,平凡中見偉大”,對于聲音制作而言,何嘗不是這樣?他們力求聲音的真實性,希望通過聲音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展現(xiàn)消防員們的熱血、忠誠和堅守,傳遞真情,傳遞溫暖,傳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