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水稻生長關鍵期,也是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等害蟲產卵盛期。在位于斜橋鎮(zhèn)的省級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基地一三家庭農場的1000多畝水稻田用上了“黑科技”——4000多個赤眼蜂球被投放至田間,通過“以蟲治蟲”,以綠色防控助力秋糧豐收。
8月29日下午5點,記者在一三家庭農場看到,種植戶宋旭賢正拿著乒乓球大小的蜂球往田間拋灑。宋旭賢告訴記者,每個蜂球里面有2500只赤眼蜂,每畝田需要撒10000只蜂左右。“通過這個蜂球的投放,使我們水稻田里的病蟲害基數(shù)減少,從而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也減少對土地的污染。”宋旭賢說。
記者了解到,赤眼蜂是生物防治領域的“尖兵”,投放到田間后,它們能準確找到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等鱗翅目害蟲的卵,然后借殼生子,“吃掉”害蟲。“赤眼蜂是一種卵寄生蜂,它會把卵產在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的卵中間,進而影響卵的孵化,達到防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的效果?!笔修r業(yè)農村局植保植檢科病蟲測報員王律介紹。
據(jù)了解,我市目前已建成水稻綠色防控示范區(qū)8個,核心面積近1萬畝,輻射面積超15萬畝,在優(yōu)先采用投放赤眼蜂、設置誘捕器,田邊種植香根草和波斯菊等綠色防蟲技術后,我市稻米質量和效益得到了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