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理響驛站”外景。朱其攝
“理響驛站開門了,走,看看去!”最近,在濱江新區(qū)辦事處江陽社區(qū),香樟樹下的“理響驛站”成了居民們常去的“打卡地”。這處由閑置核酸小屋改造而來的理論學習陣地成為了居民家門口的紅色“充電站”。
圖為社區(qū)居民在“理響驛站”借閱書籍。朱其攝
走進理響驛站,《黨的二十大報告輔導讀本》《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第二卷等理論書籍整齊排列,內部廣播設備、宣傳標識等陳設也一應俱全。社區(qū)安排志愿者定期值班,為居民提供圖書借閱、理論播報、政策宣講等服務,方便社區(qū)黨員群眾緊跟理論前沿,不斷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筑牢信仰之基。
今年以來,我市先后打造“理響街區(qū)”“理響書驛”等特色陣地,不斷豐富理論學習資源供給,構建理論學習宣傳多元矩陣。與此同時,我市注重挖掘社區(qū)網格中的“微陣地”資源,對閑置核酸小屋等進行轉型利用,借助其深入網格、貼近群眾的區(qū)位輻射優(yōu)勢,“屋”盡其用,密織居民家門口的理論學習陣地。社區(qū)依托理響驛站,充分發(fā)動在職黨員、“五老”志愿者、社區(qū)干部等力量,合理利用居民閑話家常、散步休閑等碎片化時間,開設“香樟樹下的課堂”、居民茶話理論會等接地氣、聚民心的宣教活動,激活理論學習的“神經末梢”,真正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