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傳媒通訊員周欣穎
幾張桌椅、一面國徽,近日,一個簡易而莊嚴的巡回法庭,在仙居縣橫溪鎮(zhèn)下街村的一戶人家里設立。
“你看,這屋頂漏得像什么樣,害我住不進新房,還好意思問我要工錢嗎?”面對原告王某,被告李某越說越激動,雙方親屬則在席間怒目相對。
原來,王某與李某是鄰里,承接了李某家的防水及外墻粉刷工程。施工過程中,李某發(fā)現(xiàn)衛(wèi)生間防水存在滲漏問題,墻面粉刷也不夠平整,于是要求王某修復后再支付工程款。
對此,王某很是不滿:“頂樓防水他當時看了是點頭同意的,衛(wèi)生間那點小問題,我二話不說就返工了。前期材料費全是我墊的,他拖著工錢不給,外墻油漆我實在墊不起了!”
協(xié)商不成,王某于去年11月將李某告上法庭,要求其立即支付工程款18774元。庭審中,雙方與雙方親屬情緒激動,多次發(fā)生言語沖突。針鋒相對之下,李某憤而提起反訴,要求王某賠償因施工質量問題和延誤工期造成的損失共計13500元。
“雙方情緒對立嚴重,信任基礎已崩塌。必須到現(xiàn)場去,讓他們把話說透。”這起案件矛盾尖銳、證據(jù)爭議大且涉及鄰里關系,承辦法官蔣王意為更好厘清事實、化解心結,就將巡回法庭設在了案涉房屋內。
現(xiàn)場,法官引導雙方指認問題所在。滲水的痕跡、粉刷的瑕疵……裝修存在的問題在實地勘查中變得清晰直觀。庭審過程中雙方依舊爭執(zhí)不下,但現(xiàn)場裝修確實存在李某所說的問題,爭議焦點一目了然,火藥味已有所緩和。
為了修復雙方鄰里關系,調解環(huán)節(jié)成為關鍵。蔣王意邀請熟悉當?shù)厣缜槊褚?、在群眾中威望較高的縣人大代表吳雪蓮和老村干部鄭明釵共同參與庭后調解工作。
法官厘清法律關系和責任,人大代表從情理角度切入,而老村干部則用豐富的閱歷打起了“感情牌”。經(jīng)過幾輪背對背溝通和面對面協(xié)商,雙方當事人態(tài)度軟化,最終達成一致:李某當場一次性支付王某工程款8500元,雙方自愿放棄其他訴訟請求(包括本訴和反訴),就此了結全部糾紛。
李某當場點出8500元現(xiàn)金,鄭重地遞給王某:“老王,錢你收好。過去的那些不痛快,咱都翻篇了!”王某接過錢,緊緊握住李某的手:“老李,謝謝了!以后家里有啥小修小補,和我說一聲就行!”這一刻,積壓已久的怨氣煙消云散,橫亙在鄰里之間的“心墻”就此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