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臺風“竹節(jié)草”外圍環(huán)流影響,7月30日至31日,港城迎來一場期盼已久的降雨。全市平均降雨量12.2毫米,呈南多北少分布,中南部普遍出現中到大雨,北部雨量較小。這場降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市中南部地區(qū)的旱情,水利部門也抓住時機,通過精準調度開展蓄水工作,實現水資源最大化留存。
市氣象部門發(fā)布數據顯示,截至7月31日8時,全市各站點累積雨量(毫米)分別為:徐圩新區(qū)29.4,市區(qū)寧海21.2,東海牛山20.8,開發(fā)區(qū)20.3,灌南新安15.4,灌云侍莊14.8,云臺山景區(qū)14.8,蒼梧綠園14.0,西連島5.8,贛榆青口5.2。最大降雨量36.4毫米,出現在徐圩街道大端三圩。此次降雨雖未徹底解除旱情,卻有效增加了土壤濕度,為作物根系注入了生機活水。與此同時,本地水源存量依然緊張。為此,市水利部門果斷抓住降雨后水源補充的有利時機,全力開啟水庫、河網的科學蓄水工作。
在石梁河水庫,工作人員密切監(jiān)控上游來水情況,精細調度閘門,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引蓄寶貴雨洪資源。同時,全市各大中小型水庫也聞“雨”而動,積極搶引區(qū)間來水,涓滴必爭。此次蓄水行動的核心在于“精準”二字,既要高效利用雨水資源,也須為后續(xù)可能的降雨和防汛工作預留充分空間。
“這場雨是及時水,更是發(fā)令槍。”市石梁河水庫管理處副主任陳占才表示,“我們爭分奪秒,把每一滴可用的雨水資源引入庫區(qū),為應對后續(xù)可能持續(xù)的干旱打下堅實基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