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沈陽故宮博物院舉行“清前三京特展”,110件有關清代入關前三座都城的文物與世人見面,講述清前都城變遷史,展示清前政權發(fā)展的歷程。展覽分為興京、東京、盛京三大部分,以建城時間為序來展示清前三京的建城特點、宮殿建造規(guī)制,以及女真人的生活、經貿活動等。其中汗王宮遺址出土的藍釉滴水、脊獸,灰陶、綠釉、藍釉的蓮花紋瓦當等建筑構件,原放于清昭陵隆恩殿殿脊的金、銀、銅元寶等均為首次對外展出。
沈陽故宮博物院院長白文煜介紹,希望通過“清前三京特展”,讓觀眾看到滿洲人建立的后金政權向大清帝國轉變時期,伴隨著從居于一隅少數民族地區(qū)逐步走向漢族居住區(qū)的都城變化,從中體會滿洲人在崛起過程中,既保留本民族的習俗,又對外來文化兼收并蓄的特點。(記者劉勇、畢玉才)
聲明:本媒體部分圖片、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025-84707368,廣告合作:025-84708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