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民生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的不斷推進,垃圾分類意識越來越深入人心。垃圾分類更需要靠道德還是法律的約束?11月20日上午,在昆山市巴城鎮(zhèn)紅楊社區(qū)居委會活動室就此為主題展開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辯論賽。
本次活動由巴城鎮(zhèn)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巴城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巴城鎮(zhèn)紅楊社區(qū)居委會主辦,由昆山巴城幸福鄰里公益服務社承辦。八名辯手辯真論理、各展風華,贏得了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
本場辯論賽制設置了陳詞、攻辯、自由辯論及總結陳詞4個環(huán)節(jié)。主持人致開場白、宣布辯論賽開始和辯題、參賽代表隊及其立場。首先由正反方一辯各自為所持觀點立論陳詞。正方一辯立論:垃圾分類更需要靠道德的約束。接著反方一辯立論:垃圾分類更需要靠法治的約束。在攻辯和自由辯論環(huán)節(jié)更是將本場辯論賽推向高潮。
正方精彩論點:法治的推行首先要依靠社會成員的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沒有較高的道德水準,有了好的法律也不易執(zhí)行,再嚴密的法律也有空子可鉆。提高人的道德素質(zhì),依法治國才能進入良性循環(huán),所以垃圾分類更需要靠道德的約束。
反方精彩論點:道德約束只能對一小部分人有用,每個人垃圾分類意識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是要靠法律的引導和約束。尤其在垃圾分類推廣的前期階段,我們更需要靠法律的約束和保障,才能更快、更高效。所以垃圾分類更需要靠道德的約束。
言語辯高下,“反正”都精彩,雙方的精彩論點贏得了臺下觀眾陣陣掌聲,并一一投票選出今天的兩位“最佳辯手”。
最后評委針對參賽選手們的辯論技巧、邏輯嚴謹性、論據(jù)說服力等進行了精彩點評,同時也表達了辯論垃圾分類靠“道德”還是靠“法律”的意義不僅在于辯論本身,更應該在辯論的過程中去深入學習和思考,用自己積極行動去影響身邊的人,道德與法治并行,才能更好地去推廣垃圾分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