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正道是滄?!袊伯a(chǎn)黨南京歷史展覽”目前正在渡江路1號展出,660多幅圖片、30多個視頻、480多件(套)文物實物、10多個場景模型等,全方位、全過程、全景式展現(xiàn)了南京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輝煌歷程。其中,關于“少年中國學會在南京的活動”系列展品及資料格外引人注目。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边@是毛澤東同志曾說過的一句名言。展陳中,這句話的正下方便是為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出重要貢獻,也是五四運動時期會員最多、活動時間最長、影響深遠的青年社團之一——“少年中國學會”在南京活動時的展品及資料。
“為在黑暗與混亂中摸索出一條適宜生存的新出路,1919年,李大釗、王光祈等成立了少年中國學會,將一批愛國、懷有滿腔熱血的年輕人組織在一起。學會成立后,積極開展活動,吸收新會員,在各地建立分會。經(jīng)過會員左學訓(左舜生)等人的努力,在南京等地發(fā)展了一批會員,按‘各省外埠有會員五人以上者得設分會’的規(guī)定,在南京成立了少年中國學會南京分會。分會于1919年11月1日下午在南京太倉園17號舉行成立大會?!笔∥h史工辦原副主任吳雪晴告訴記者,少年中國學會會員入會條件比較嚴格,先后入會者100多人,多數(shù)都是知名人士,李大釗、惲代英、鄧中夏、毛澤東、張聞天等耳熟能詳?shù)臒o產(chǎn)階級革命家都是學會會員。
“少年中國學會的第一屆年會1919年7月1日在北京召開,第二屆年會則在南京召開,來自各地的23名會員參加,分別在雞鳴寺、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梅庵、玄武湖畔、清涼山掃葉樓等地點開了近四天會。后來學會又將總部由北京遷至南京,并先后在南京召開了第五、第六屆年會。”吳雪晴告訴記者,1920年,上海、北京等地成立了共產(chǎn)主義小組,學會的一些會員成為它的最早成員,這引起了少年中國學會會員隊伍的分化。一部分人逐漸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試圖用馬克思主義、用辯證唯物論來改造學會,使學會成為社會主義的團體;以曾琦、李璜等為首的一部分人,卻站在馬克思主義的對立面,竭力宣揚國家主義的理論,企圖用國家、民族的利益作幌子,反對社會主義,反對學會從事政治斗爭,在歷屆會議上,共產(chǎn)主義者和國家主義者爭執(zhí)甚烈。
“‘五卅慘案’發(fā)生后,上海和全國各地的群眾,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奮起罷工、罷課、罷市,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帝愛國運動。這場斗爭,猶如一塊試金石,考驗著少年中國學會的每一個人。”吳雪晴介紹,1925年7月,在南京召開的少年中國學會第六屆年會上,共產(chǎn)主義知識分子在明確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觀點后,認為學會已無存在的必要,主張將它解散。國家主義分子也不愿和共產(chǎn)主義知識分子繼續(xù)留在同一組織內(nèi)。于是,學會的活動逐漸停止,學會自行解體。
“學會中李大釗、惲代英等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不顧一切艱難困苦,堅定不移地走上為人民奉獻的道路,留下了許多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革命的感人事跡,也讓我更加明白現(xiàn)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西南交通大學學生錢敏敏趁著暑假前來觀展,他告訴記者,自己剛看完電影《革命者》,對李大釗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現(xiàn)在又在展覽中看到很多關于李大釗的展陳內(nèi)容,深切感受到革命先驅(qū)們的精神價值所在。錢敏敏表示,作為新時代青年,他將時刻銘記黨的百年光輝歷程,努力成為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南報融媒體記者 余夢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