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城市網(wǎng)訊南京5月22日電 (戚軒瑜 朱向東 李穎慧 寧紀宣)明朝洪武初年,浙江杭州一帶的豪門姚文富家族被遷徙至南京,后姚氏家族定居于雨花臺區(qū)西善橋街道之姚村。600多年來,姚氏后人遵循“崇德孝義、行善積德”之家訓,修德養(yǎng)性,敦厚重義,在當?shù)鼐雀F濟困、樂善好施,其家族事跡被廣為傳頌。
????【家訓解讀】
????“崇德孝義”解讀:重視修德養(yǎng)性,孝順長輩,誠實守信。
????“行善積德”解讀:為人真誠善良,樂于助人,救窮濟困。
????(原文摘自《姚氏家規(guī)》)
????【家風故事】
????處士姚蘭:孝道為先,尚義有賢
????在南京市雨花臺區(qū)西善橋街道歷史文化博物館內(nèi),陳列著一塊石碑,上面刻有明朝正德年間名士為姚氏家族杰出人物姚蘭書寫的墓志銘。銘曰:“孝道為先,尚義有賢。”
????姚蘭的高風亮節(jié),在當?shù)乇痪镁脗黜灐?/p>
????姚蘭先祖本是浙江仁和人,明朝洪武初年,姚蘭的曾祖父姚文富一家作為杭州一帶豪門被遷徙至南京,至姚蘭已是第四代。
????文獻記載,姚蘭持重敦厚,守禮尚義。他不喜奢侈浪費,守禮教而悠閑自得,雖處豪門卻不被浮華所誘惑。生性至孝的姚蘭,在父親姚珉去世后,對母親百倍孝順恭謹,晚間服侍其母就寢,早上省視問安。姚蘭每次出遠門辦事,只要見到當?shù)卣淦嫔僖娢锲?,必然帶回來送給母親。
????姚蘭的一遠房親戚張汝華夫婦去世后,遺下了兩個孤兒。姚蘭擔起了撫養(yǎng)兩個孤兒的重任。等他們長大成人時,姚蘭又取出張汝華臨終時寄存的銀兩交給他們。這時,人們發(fā)現(xiàn),存放銀兩的包裹還是張汝華當年的原封。
????有一次,一位鄰居將一批價值不菲的貨物存放在姚蘭處,并立下字據(jù)。不料,當天夜里,鄰居家失火,字據(jù)被毀。因無字據(jù)不能取貨,有人給姚蘭出主意:“可以讓他用土地來換字據(jù)。”姚蘭正色道:“豈能如此行事?字據(jù)已經(jīng)立了,貨也存放在我這里,怎能不守信義、落井下石呢?”
????而同族或鄉(xiāng)鄰中有饑寒貧病者,姚蘭也總是慷慨周濟。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時人贊之有“古義士之風”。
????姚蘭生有兩個兒子和四個女兒,他“教子有義,不為姑息。朝經(jīng)暮史,必佐以勤。”兩個兒子都飽讀詩書,品行端正。四個女兒也都頗為賢淑,均嫁給當時有名望的家族。
????武俠姚中源:行俠仗義名揚金陵
????南京姚氏家族世代以經(jīng)商為主,居住在南京中華門一帶,其祖塋地則在雨花臺區(qū)西善橋姚村,由族人守護。
????清代末期,姚村出了一位武功精湛的姚氏后人――武俠姚中源,他以行俠仗義名揚金陵。當時,中華門外有一伙地痞惡霸,領頭的是花家兄弟三個,自稱“花氏三杰”,他們自恃略有點武藝而為禍鄉(xiāng)里。
????一年端午節(jié),姚中源到中華門一朋友家做客,正巧碰見“花氏三杰”在街頭撒野。姚中源好言相勸,花家老大卻用裝滿酒的酒瓶照著姚中源頭部砸來。姚中源隨即意隨氣轉(zhuǎn),運氣于頭面部,只見那酒瓶即刻碎濺落地。見此情景,花家老大還不善罷甘休,竟和另外二兄弟各從腰間拔出短刀圍攻姚中源。姚中源眼明手快,三下五除二,一頓拳腳,把花氏兄弟打得連聲怪叫,四下逃散,狠狠地滅了地方惡霸的邪氣。吃了一次大虧之后,“花氏三杰”原先兇惡的嘴臉沒有了,也不像以前那么盛氣凌人了,行為收斂了許多。
????【今人風采】
????心系患者的名醫(yī)――姚大順
????姚氏家族的家訓門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代姚氏后人。
????姚大順(1928年―2001年),在南京城南地區(qū)是位有名的中醫(yī)。很多外鄉(xiāng)人慕名前來看病,其中有不少貧苦之人。對這些人,姚大順常常是義務為他們診療,并給予一定的路費。
????1970年,姚大順全家下放到江蘇省沭陽縣西圩公社,他在當?shù)蒯t(yī)務室工作。1974年的一天夜里,天下大雨,村民張勝突發(fā)腸痙攣,疼痛難忍,家人前來求助。姚大順二話沒說,拿起雨傘沖了出去。為了盡快趕到病人家里,他走了河邊一條近路,結(jié)果不會游泳的他掉入河里,病人家屬大聲呼救。全村人聽說姚醫(yī)生掉進河里,會游泳的、不會游泳的人都趕來救人。當人們把他救上岸后,他第一句話就說:“快!快帶我去病人家。”
????最終,張勝得到了及時救治。其家人跪地不起,抱著姚大順連聲稱謝:“姚醫(yī)生你是我們家的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