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報網(wǎng)訊(記者 馬道軍)“心字的第一點是左點而不是撇,雨字還是全部用四個右點的好……”這是“友航寫字課”微信群里,何國健對學員指導的一個場景。據(jù)悉,已有42年黨齡的何國健在東山街道外港社區(qū)做志愿者,每天免費給孩子們教授、輔導書法,通過線上線下互動,提升他們的書法學習能力,至今已堅持了1年。
12月5日,國際志愿者日。當天,在外港社區(qū)明月花園小區(qū),記者見到了68歲的何國健,老人看上去神采奕奕。何國健笑言,他以前是軍人,平時喜歡鍛煉,身體保持的還不錯。2000年從企業(yè)退休,幾年前搬到南京江寧定居,每天還堅持跑步。
“我從小喜歡書法,至今每天保持兩個小時的練習,以前是淮安市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何國健告訴記者,定居江寧后,他因幫助外港社區(qū)明月小組義務出手寫的毛筆宣傳海報而受到居民稱贊。當時,社區(qū)有很多居民想讓自己的孩子學書法,于是他便主動請纓,進行教授書法的志愿服務。
何國健介紹,當時是零星的志愿服務,有時候在夏令營上教孩子書法,有時候是在課堂上指導他們,并不是每周都去。從去年起,他開始固定在社區(qū)開辦書法課堂,周一至周五每晚六至八點線上輔導,周日上午兩個小時的線下上課,原定招收20個孩子,沒想到一下子報了30多個孩子。
“我的學員集中在5—10歲的年齡,叫書法怕他們不懂,有認識上的誤區(qū),我就定名為‘友航寫字課’,從基礎的書法抓起。”何國健坦言。
目前,“友航寫字課”的學員已經(jīng)超過當初報名的人數(shù),社區(qū)的活動室難以容納。何國健便要求家長帶孩子須每周日上午九點前準時簽到,保證學習人數(shù)和質量。“上課守時是每個孩子應該做到的。我是希望通過簽到的方式,讓家長不要溺愛孩子,凡事不找理由,以正確地得方式教育孩子。”何國健解釋道。
“何老師教得特別認真,一筆一畫地手把手教。我今年上三年級,學得很快,一點壓力都沒有。”學員肖子嫣說。
社工張依琳參與外港社區(qū)書法課堂的管理和服務,耳濡目染,從不會正確握筆的新手到書法輔導老師,只花了一年時間。很多陪孩子來學書法的家長,這一年也都受益匪淺。
在何國健看來,作為黨員,這都是他應該做的,老了也想盡微薄之力,希望對提升社區(qū)文化能有積極作用。
南京友航社會服務中心總干事王合濤告訴記者,在何國健等一批老黨員志愿者的正面影響下,像退休老師、退休醫(yī)生、退休公務員甚至家庭主婦、保安等越來越多志愿者自愿加入社區(qū)服務中,為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奉獻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