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蓊勃展示他的醫(yī)學手繪圖。
最近,南京市第一醫(yī)院骨科手外科主治醫(yī)師楊蓊勃在朋友圈火了。不僅是因為他精良的醫(yī)術,還因為他手繪的各種精美的手術外科解剖圖。這些圖都是他在手術前與患者和家屬溝通時畫的,通過這些圖,患者和家屬可以清晰地了解手術的整個過程,打消恐懼心理,更好地配合手術。
術前手繪讓家屬秒懂
記者采訪時,楊蓊勃正和一名患者進行術前溝通。只見他拿出事先畫好的肘部神經(jīng)血管圖,一邊指點一邊和患者及家屬講,一會手術要打開什么部位,如何修復,手術過程中會有什么風險,術后會有什么后遺癥等等。一番溝通后,患者和家屬連連點頭,表示絕對會好好配合手術。
“對于和患者解釋病情,確實畫簡圖更有利于溝通,比如手部的肌腱損傷,講專業(yè)詞語患者根本不懂,畫個圖就能很直觀地解釋是哪里斷了,然后出現(xiàn)了哪些畸形,不處理會怎樣加重,如果要處理怎么手術,經(jīng)過畫圖溝通,使患者更容易理解。”楊蓊勃說,現(xiàn)在醫(yī)患糾紛很大程度上是因醫(yī)患雙方獲知信息不對等引發(fā)的,他這樣做,既讓患者及家屬秒懂整個手術過程,也能很好的保護自己。
工作6年已經(jīng)畫了6本
楊蓊勃告訴記者,他研究生是在上海華山醫(yī)院手外科,當時他的導師非常重視臨床科研,各個醫(yī)療組的手術記錄都手寫并歸檔,所以各個醫(yī)療組也很注重手術記錄的書寫和積累,導師也允許大家在病歷里面畫簡圖以便說明問題。
手外科不光涉及骨骼還要處理神經(jīng)血管。骨骼可以拍片子,神經(jīng)血管只有手術醫(yī)生自己知道,“拍照片是可以,但有時候光拍照片也不行,過段時間拿出照片還是搞不清誰是誰,很容易忘記。所以涉及以后可能需要再做后期手術的我都會畫個簡圖,主要還是為了記錄之用。”
讀書的五年里楊蓊勃不知不覺就積累了很多手術記錄,也養(yǎng)成了在病例上畫畫的習慣。如今,楊蓊勃已在南京第一醫(yī)院工作了6年,每年年終時,他都會將這一整年較復雜的手術案例整理出來,并做成記錄手冊,現(xiàn)在已有了6本。記者翻看了一下,每本記錄手冊里都有十幾張手術記錄,而每張手術記錄紙張下方,都有他畫的彩繪手術圖。
“我覺得手術記錄對外科醫(yī)生來說是最重要的資料。”楊蓊勃說,“寫手術記錄是術后和自己的對話。圖文并茂是對自己負責,給自己一個交代。但最終獲益的還是患者。”
繪畫全憑興趣與天賦
楊蓊勃沒有受過正規(guī)培訓,繪畫全憑天賦。他小時候就比較喜歡畫畫,說著他向記者展示了一張小時候畫的動漫人物,能看出是有繪畫功底的。
楊蓊勃還是個暖男,上大學時,給在異地讀書的女友寫信,信中都會附畫一幅。有一次女友感冒,他可沒說“多喝點熱水”這樣無趣的話,而是畫了幾格小漫畫,表達了自己的關切。數(shù)年過去了,兩人結婚后,這些信還被妻子珍藏著。
第一幅醫(yī)學手繪圖是楊蓊勃讀研究生時,花了一個小時完成的,“剛開始僅僅是為了復習解剖,加深記憶,后來就慢慢變成了自己的小興趣。”他的畫技也越來越精湛,就連導師對他的繪畫能力也十分欣賞,出版教科書時,還讓他幫忙手繪插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