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實施公辦民辦小學同步招生,這也是上海市有關主管部門為擇校熱降溫,為兒童和家長減負的又一有力措施。雖然早在政策出臺前,就有著種種猜測,但記者在昨天的采訪中發(fā)現(xiàn),“幼升小”政策的這一變化,在滬上公辦小學和民辦小學的校長們看來,卻并不會影響民辦學校的健康發(fā)展。不少知名學校的校長們在接受采訪時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同樣的看法。
民辦小學更應該靠特色而不是靠選擇生源辦學
今年上海在“幼升小”階段實施的公辦民辦同招政策,打虎山路第一小學校長卞松泉十分贊賞。身為一所公辦小學的校長,卞松泉說,同步報名、同步公辦小學驗證和民辦小學面談等的相關流程設計,有助于給民辦小學招生降溫。“新政將為公辦和民辦小學創(chuàng)設相對均衡的發(fā)展機會,有助于義務教育公平均衡發(fā)展。”
在接受采訪的校長們看來,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應滿足社會多樣化的教育需求,在辦學思想、體制機制、課程內容、教育教學等方面應加強特色建設,為家長提供可選擇的學校教育。換言之,民辦小學更應該靠特色辦學而不是靠選擇生源辦學。
“小學辦學質量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師資和學校管理水平,而不應取決于生源。”卞松泉說,越來越多的公辦小學不挑生源,學生就近入學,他們靠不斷提高師資水平和有效管理,把學校辦成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長遠來看,公辦民辦小學同步招生,有利于促進公辦民辦小學協(xié)調發(fā)展。
有望緩解民辦學校招生壓力,但不影響民辦學校的健康發(fā)展
不少校長認為,本市公辦民辦小學同步招生政策出臺后,有望緩解民辦學校的招生壓力。
談及此次的公辦民辦同招新政,世界外國語小學校長張悅穎分析:“這可能會影響到部分民辦小學的報名人數(shù),但卻不會影響民辦學校自身的健康發(fā)展。”在她看來,民辦學校生存與發(fā)展的立足點并非通過掐尖式的生源挑選。因此,新政將發(fā)揮積極的政策導向,也將促進民辦學校積極關注到自身的內涵發(fā)展。
同時,隨著“新政”的實施,家長也會更加理性面對擇校問題,更多家長會把公辦小學作為首選。而不同生源,也將逐步地、更均衡地進入公辦民辦小學中去。
張悅穎說,無論是公辦小學還是民辦小學,都應審時度勢、把握機遇,利用各自在體制、機制、資源上的不同優(yōu)勢,準確定位,凸現(xiàn)特色,從而以此為契機,促進公辦和民辦學校協(xié)調發(fā)展,形成更科學的教育生態(tài)和更多元的教育形態(tài)。
家長不需要過度焦慮,沒必要糾結
上海實施公辦民辦小學同步招生后,一些家庭將面臨新的抉擇。上海市教科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長湯林春建議,家長不需要過度焦慮。因為連續(xù)多年的上海“綠色指標”測評數(shù)據(jù)顯示,公辦民辦小學之間沒有顯著差異。因此,在小學階段,家長沒必要糾結選擇公辦還是民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