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23年年中,回望2020年,可以發(fā)現(xiàn)那是中國經濟、上海經濟承前啟后的一年。那一年,“十三五”收官,當年召開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fā)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為主題。同樣在2020年,上?;窘ǔ伞芭c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從2.0版邁向3.0版。
在高質量發(fā)展的主題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有了與此前不一樣的特點和任務。8日開幕的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上,中外專家從功能建設、擴大開放、人民幣國際化等多個角度探討了這個問題。
特別注重高水平開放
3.0版的主要任務是深化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功能。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zhí)行理事屠光紹認為,深化功能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聚焦目標,因為進入新發(fā)展階段,高質量發(fā)展對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比如促進科技創(chuàng)新、綠色低碳發(fā)展、數(shù)字化轉型、滿足老百姓對財富管理的需求等,要盯住這些目標。二是完善功能,包括資產定價功能、資源配置功能、風險管理功能。三是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屠光紹指出,要特別注重高水平開放。一是要從市場開放向制度型開放轉變;二是要從傳統(tǒng)要素的開放向數(shù)據(jù)等新要素開放轉變;三是可持續(xù)金融領域要開放,這是全球的大潮,也是中國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四是要從“邊境”開放向“邊境后”開放轉變,使得境外資金、境外投資人、境外機構跟國民待遇更好地契合。
“最重要的開放是制度型開放,這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開放新進程最重要的引領?!蓖拦饨B說。
不追求可復制可推廣
通過試點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來進一步傳導改革開放,是中國過去40多年的一條重要經驗。
當然也有特例。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方首席代表周小川認為,如果把目標定位在全球有競爭優(yōu)勢的國際金融市場,國內至多也就能夠容納上海等一兩家。
周小川說,國際金融中心并不追求可復制、可推廣,但也存在一個共性特征,就是生產要素要自由流動。上海自貿區(qū)既面向貨物貿易開放又注重服務業(yè),這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上海建立國際金融中心的特殊使命。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不同于迪拜,需要一個基礎條件,即人民幣自由使用。周小川認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著力點要放在資本市場的主力產品,例如股票、債券、外匯、信貸、支付等方面更大程度的市場開放,就要求顯著提高人民幣自由使用的程度。
在此基礎之上,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會涉及如何發(fā)展金融產品。周小川說,未來上海可能允許外國企業(yè),尤其是“一帶一路”國家的優(yōu)質企業(yè)通過CDR(中國存托憑證)等形式在市場開展融資、掛牌交易。雖然這當中會涉及許多政策的問題,但應該說,推進空間還是很大,對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也會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前途無量的年輕人”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副行長梁新松認為,上海將會成為關鍵的全球金融中心。他說,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中國和亞洲、全世界都有非常深入的貿易聯(lián)系。他說:“相信在未來發(fā)展中,上海會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在增長和風險之間實現(xiàn)平衡?!?/p>
匯豐控股有限公司集團主席杜嘉祺(Mark Tucker)認為,上海有很大機會成為中國、亞洲、全球的綠色金融中心。杜嘉祺非常贊賞上海的金融創(chuàng)新:“我看到上海充滿能量和活力。疫情之后的復蘇將會給上海帶來巨大機遇。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這些先導行業(yè)會進一步推動上海發(fā)展?!?/p>
“西方金融市場就像成熟的中年人,而中國就像充滿活力、前途無量的年輕人?!毕饦滟Y本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布魯斯·卡什(Bruce Karsh)說,“借鑒海外市場發(fā)展歷程中的經驗,將有助于上海自身的開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