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到夫子廟,賞秦淮風景,有一個必去的景點——中國科舉博物館。
品金陵文脈 數(shù)科舉風流
江南貢院
科舉是中國及部分東亞國家在古代設科考試,選拔知識分子任官的制度,創(chuàng)立于隋朝605年,歷經(jīng)唐、宋、元、明、清,至清光緒三十一年停廢。
科舉制度在中國前后實行1300年之久,而南京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中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江南貢院,至今仍屹立于南京秦淮河畔。它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鼎盛時期占地面積30萬平方米,擁有號舍20644間,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科舉考場。
天下文樞,盡在金陵。明清時期,從這里走出去的名人比比皆是。以徐光啟、張廷玉、鄧廷楨等為代表的江南貢院走出去的進士,后來占據(jù)了朝中大臣的半壁江山,難怪李鴻章非常自豪地宣稱:“兩省之士冠冕半天下,丞相御史翰林學士之屬更仆不能數(shù),皆出于院中。”
江南貢院不僅是中國古代文明興衰成敗的歷史見證,也是科舉制度文明在南京的有形遺產。
中國科舉博物館
如今,由江南貢院改擴建而成的中國科舉博物館已成為中國科舉制度中心、中國科舉文化中心和中國科舉文物收藏中心。
中國科舉博物館——匠心獨具的地下式博物館
中國科舉博物館位于夫子廟學宮東側,是中國科舉制度中心、中國科舉文化中心和中國科舉文物收藏中心。
已開放的部分場館包括博物館地下三層,地面上明遠樓、至公堂、號舍、碑刻及南苑的魁光閣等,含11個展廳,是中國唯一一家地下式博物館。
博物館的設計遵循:保護文化遺產、恢復歷史記憶、改善城市空間、振興文化產業(yè)四項原則,無處不體現(xiàn)出“匠心”二字。
下沉式的博物館“屋頂”是一方池水,形似硯臺,有匯墨成池之意。方形的設計體現(xiàn)了科舉考試公平公正的原則,該水池的面積約1300平方米,也象征著科舉制度在我國歷史上延續(xù)了1300年之久。
明遠樓
水池正后方的高處建筑叫明遠樓,是江南貢院的中心建筑,是中國保留的最古老的一座貢院考場建筑。通過負一層,可以去到明遠樓參觀,體驗一把監(jiān)考官是如何將號舍一覽無余,霸氣指揮整個考場。
而在博物館南苑,古代考生赴考時的必需物品、通過科舉演變出的民俗文化、與“金榜題名時”并列的“洞房花燭夜”等展品都值得一看。
魁光閣
還有香火旺熾的魁光閣,屹立在貢院的一角,許多面臨重要考試的學子都在此祈求庇佑,希望取得滿意的成績。
中國科舉博物館——集科舉文化之大成
在科舉博物館,你不僅可以從中領略科舉制度發(fā)展的千年歷史,感受古代舉子科考的艱辛歷程,了解科舉民俗蘊含的文化信息,還能體驗當年南京作為南方科舉考試中心的繁榮,領悟科舉制度的歷史價值。
博物館里,當年的試題、答卷、考生的用品等等應有盡有,還有不少珍品、孤品,當年殿試第一二三名的答卷。下面開始介紹博物館內部了哦~
中國科舉博物館是中國唯一一家地下式博物館,是由下及上參觀的。
進入博物館,由象征科舉1300年歷史130米長的坡道狹長空間環(huán)繞而下,一邊是布滿文字的經(jīng)匣,另一邊是竹簡壘砌的立體庭院,參觀者在漫步中逐漸遠離市井的嘈雜,洗滌胸中的浮躁,開始體驗當年科舉路途的艱辛。
“科第世家”牌坊
沿著下降通道一路來到博物館負四層的序廳,迎面佇立的是明代第一位狀元吳伯宗家族故居的“科第世家”牌坊,穿過這個石牌坊,便開啟了科舉文化的時光之旅。
魁星堂
中庭是魁星堂,身臨魁星堂,通過互動,可以體驗“魁星點斗”其中的神秘和榮耀。
在序廳,小編還觀看了采用浮空投影技術展現(xiàn)的主題影片《千年科舉夢》,千年科舉制度發(fā)展以及今昔南京科舉歷史脈絡躍然屏幕之上,令人心潮澎湃。
第一展區(qū)——為國求賢
接下來就進入第一展區(qū)——為國求賢展區(qū)。
在展區(qū)的起始,布設周文王求賢、漢光武帝訪嚴光、劉備三顧茅廬等三個故事場景,展現(xiàn)古代君王求才若渴的殷切之心,鋪陳求賢訪才對治國理政的重要性。
接續(xù)以編年史的方式,選取歷史上對科舉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的帝王,并且加入了武舉的內容,非常全面的闡述了科舉從誕生到鼎盛直至衰落、廢止的歷史進程。
第二展區(qū)——魚龍變化
負四層第二展區(qū)為魚龍變化,主要展示了明清讀書人從完成報考后,沿著鄉(xiāng)試、會試、殿試的程序逐級應試,通過后分別取得不同等級的科名。讀書人一旦考中進士,及被稱為『登龍門』,從此踏上仕宦之路。
此部分,讓小編最印象深刻的就是一份份殿試的原卷,古時讀書人的書法造詣之深,實在是讓人嘆為觀止。
在古代,貢院有嚴格的考場紀律,以保證考試過程的公正性,考生進入貢院時的搜檢是重要的一關。這部分以科技方法還原了考前搜檢的一幕,科舉之嚴立馬顯現(xiàn)。
第三展區(qū)——金榜題名
從宋代開始,『金榜題名時』即被視為人生的四大喜事之一。通過寒窗苦讀實現(xiàn)金榜題名,是古代讀書人夢寐以求的大事,也是個人、家族的巨大榮耀,更成為一種社會價值觀。
本展區(qū)從個人、家族、國家不同的層面展示了金榜題名在當時巨大影響。游客在這里可以欣賞到大小金榜、科舉匾額、觀榜大發(fā)現(xiàn),科舉世家、傳臚大典等精彩內容。
光緒二十年大金榜
你見過真正的金榜嗎?這條清朝大金榜有20多米長,用滿漢兩種文字寫成,占了大半個展廳。
明代仇英《觀榜圖》以現(xiàn)代多媒體互動科技展現(xiàn),通過知識問答、動態(tài)展示、科舉成語拼接等環(huán)節(jié),生動再現(xiàn)古代殿試發(fā)榜的場景,普及相關的科舉知識。
第四展區(qū)——金陵佳話
本區(qū)采用街景還原的方式,將『十里秦淮』的繁榮的景象呈現(xiàn)出來。當進入“東水關”后,將會引導觀眾體驗考生角色,透過茶舍、試館、江南貢院、書坊、河房、名人故居等場景,了解到古代考生的日常生活環(huán)境。這從側面也反映了科舉考試對南京這座城時發(fā)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第五展區(qū)——源遠流長
此展區(qū)闡述從清末科舉制度走向廢除、中華民國建立文官考試制度到中國長期實行的高考制度,以及二十世紀80年代開始實施的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可以視為中國古代科舉傳統(tǒng)在當代中國的精神延續(xù)。
千百年來,科舉對中國古代社會結構、政治制度、人文思想產生了重大影響,科舉制度傳播亞洲、影響歐美,日本、朝鮮、越南等國也紛紛仿效中國,設立科舉制度選拔官員。
自19世紀起,法、英、美等西方各國更是借鑒科舉簡歷文官考核制度,這是中國在精神文明領域對世界的一大貢獻,完全可以與物質文明領域四大發(fā)明相媲美,因此有學者稱科舉為中國的“第五大發(fā)明”。
千年科舉學堂測
參觀完整個博物館,還有一個千年科舉學堂測在等著你,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測試一下自己的科舉知識。
時代不斷變遷,科舉制度傳承下來的精神內核卻始終不變。千年科舉表達出的公正不朽的精神,也深刻鐫刻在每一位游人心中。
不可否認的是,江南貢院無論從歷史地位還是從作為中國科舉制度獨特的歷史見證來看,都是珍貴的文化遺產??婆e博物館的建設,將科舉文化融入南京歷史空間,既保護和傳承了歷史,又彰顯了南京的城市風貌和文化。
Ps:文創(chuàng)產業(yè)是科舉博物館的特色,負一層有與科舉文化相關的文創(chuàng)產品,參觀完科博,別忘了給親朋好友帶點科博的特色紀念品哦~(陳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