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雞鳴狗吠中醒來,在耕讀寫作中養(yǎng)老,這是著名作家劉亮程近些年的生活狀態(tài)。2013年,劉亮程搬離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烏魯木齊,入住新疆木壘縣菜籽溝村,創(chuàng)辦木壘書院并任院長,重返田園生活。十年間,他以充沛生命力寫出人生中最重要的兩部長篇小說《捎話》和《本巴》,而這些年的散文篇章則完整系統(tǒng)地收入《大地上的家鄉(xiāng)》一書中。
近日,《大地上的家鄉(xiāng)》由譯林出版社隆重推出,這是劉亮程繼《一個人的村莊》《在新疆》后時隔十年的全新散文力作,也是其斬獲茅盾文學獎后的首部作品,備受矚目。
《一個人的村莊》后時隔多年的回歸之作
2023年8月,劉亮程憑借長篇小說《本巴》獲得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洞蟮厣系募亦l(xiāng)》是其獲獎后的最新作品,也是繼感動無數人的散文經典、中文寫作的典范之作《一個人的村莊》后時隔多年的回歸之作。
1998年,劉亮程站在烏魯木齊的夕陽中,深情回望自己的家鄉(xiāng)黃沙梁,寫就《一個人的村莊》,引發(fā)轟動全國的“劉亮程熱”,也為無數人構筑起一方無法抹去的精神故土。此后,他在城市寫作、生活。20余年來,《一個人的村莊》歷久而彌新,不斷被提起、被重讀,感動數代讀者,更恩澤萬千學子。
2013年,劉亮程入住木壘,切身踐行且耕且讀的生活方式,在理想與現實間詩意棲居。他仿佛又回到早年的風聲落葉中,進入寫《一個人的村莊》時的狀態(tài),完成了《大地上的家鄉(xiāng)》。這本書共分三章,分別為“菜籽溝早晨”“大地上的家鄉(xiāng)”“長成一棵大槐樹”,寫作視野從腳下的村莊,延伸至大美新疆,再擴展到祖國的大地河山。他傾情書寫植根于日常生活,關于生命哲學、自然哲學與大地家鄉(xiāng)的誠摯篇章,以飽蘸愛與慈悲的細膩筆觸,寫遍悠久溫情的世間萬物。
“《大地上的家鄉(xiāng)》是我十年來的第一部散文。十年間,我從城市到了鄉(xiāng)村,在村莊買了一所老學校,在那里耕讀寫作養(yǎng)老,其間還一邊收拾院子。每天當設計師、泥瓦工、木匠,有時也會做鐵匠會做的活……從這部作品中可以看到近十年來我完整的生活?!眲⒘脸倘缡钦f。
菜籽溝村堆滿了故事:雞鳴中醒來,日出而作,且耕且讀,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看樹上開會的烏鴉,等一只老鼠老死;想象開滿窗戶的山坡,關心糧食和收成。在這里,天底下最大最急的事情就是刮風;驢什么都明白的眼神中滿是跟人一樣的悲涼;從一只老烏鴉的叫聲,從母親滿頭銀發(fā)和自己日漸老花的眼睛,看見自己的老年緩慢到來……這些飄在空中被人視若尋常而熟視無睹的故事,都是他的生活大事。
在劉亮程眼里,世界是一個更大的菜籽溝村。遠路上的新疆飯慰藉了旅人疲憊的身心;一條長達300多公里的牛羊轉場道路,每年有數百萬牲畜浩浩蕩蕩行走其間,綿延數千年;寂寂無聞的老人,一生中所有的禮儀,似乎都是為最后盛大的葬禮所做的預演……
鄉(xiāng)村文化構建國人的溫暖家園
50歲出頭時,在城市生活多年的劉亮程決定在天山南麓一傳統(tǒng)村莊落腳。這里保留了他兒時的記憶,也強化了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血脈認知。在劉亮程看來,鄉(xiāng)村是每個中國人的老家,一個人總歸要回到祖先那里去,這是中國人的生命觀。
回到仿若家鄉(xiāng)的村莊,劉亮程進入了旺盛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接連寫出了《捎話》《本巴》和《大地上的家鄉(xiāng)》。某種程度上,三部作品均為“回鄉(xiāng)”,他認為寫作也是一場語言的回鄉(xiāng),是在遠離故土以后的那種鄉(xiāng)愁在發(fā)揮作用?!懊總€人的家鄉(xiāng)都在累累塵埃中,需要我們去找尋、認領。我四處奔波時,家鄉(xiāng)也在流浪,年輕時,或許父母就是家鄉(xiāng)。當他們歸入祖先的厚土,我便成了自己和子孫的家鄉(xiāng)。每個人都會接受家鄉(xiāng)給他的所有,最終活成他自己的家鄉(xiāng)。”在書名同題作品《大地上的家鄉(xiāng)》中,劉亮程由衷地寫道。
從新疆回甘肅老家祭祖,赫然在目的祖先牌位和祖墳讓劉亮程感觸尤為深刻:“在家鄉(xiāng)土地上,人生是如此厚實,連天接地,連古接今。生命從來不是我個人短暫的七八十年或者百年,而是我祖先的千年、我的百年和后世的千年?!?/p>
“在自己家的棉花玉米地下面安身,作物生長的聲音、村里的雞鳴狗吠聲、人的走路聲,時刻傳到地下。千秋萬代的祖先都在那里,輩分清晰,秩序井然……”這是無數中國人家鄉(xiāng)的真實寫照,土上一生,土下千萬世。厚土之下,一代頭頂著上一代的腳后跟,后繼有人地過著永恒的生活?!斑@是我們的鄉(xiāng)村文化所構建的溫暖家園?!眲⒘脸陶J為。
如果說《一個人的村莊》是劉亮程離開故鄉(xiāng)在城市里對家鄉(xiāng)的一場深情回望,那么《大地上的家鄉(xiāng)》就是他把心中的理想家園重新安置在大地上的一部完整力作。從《一個人的村莊》到《大地上的家鄉(xiāng)》,從黃沙梁到菜籽溝村,劉亮程在精神上從未離開過自己熟悉的鄉(xiāng)村文明。
雞鳴狗吠中醒來,耕讀寫作中養(yǎng)老,依循自然的木壘生活是一種“慢生活”,《大地上的家鄉(xiāng)》呈現出的也是一種“慢哲學”:在慢事物中慢慢煎熬、慢慢等待,熬出來一種情懷、一種味道,一種生活方式,一種道德觀念,這就是鄉(xiāng)村文化、鄉(xiāng)村哲學。
用文學藝術的力量加入村莊的萬物生長
木壘地處古代絲綢之路的要道上,是天山草原文化、農耕文化的主要發(fā)祥地之一。自入住后,劉亮程傾力打造木壘書院,以一己之力創(chuàng)建新疆首個藝術家村落,并使其充分發(fā)揮活力。菜籽溝村最初僅有一個小商店,如今那里開設了數十個鄉(xiāng)村客棧,20多位藝術家建起工作室,每年有60萬人進村旅游。由他牽頭設立絲綢之路木壘菜籽溝鄉(xiāng)村文學藝術獎,迄今已連續(xù)舉辦三屆。2023年6月開館的劉亮程文學館,也逐漸成為新疆重要的文化地標。
菜籽溝村的發(fā)展,是溫潤鄉(xiāng)村、推動鄉(xiāng)村文化振興、實現農文旅融合發(fā)展的生動實踐。
藝術家村落吸引了眾多作家、藝術家在此旅居創(chuàng)作,共同推動文化事業(yè)和鄉(xiāng)村旅游繁榮發(fā)展,努力開創(chuàng)以文學藝術振興鄉(xiāng)村的實踐典范,為經濟社會和文化事業(yè)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劉恒稱:“他和這片土地的緊密聯(lián)系,是他的驕傲,也是他文學成就的源泉。大地滋養(yǎng)了他的筆,他則以充滿非凡智慧的藝術成果回饋了大地。其創(chuàng)造的藝術成果將持久地惠及未來的精神世界,其影響力也將沖破地域的限制,由小小的木壘奔向遠方。”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徐可稱贊道:“劉亮程從鄉(xiāng)村走出來,又回到鄉(xiāng)村;他受惠于大地,又以文學的方式回饋大地、反哺大地?!?/p>
如果小說是去遠方,那么散文則是回家鄉(xiāng)。當文學走進鄉(xiāng)村,不僅使其在鄉(xiāng)村大地上找到了更為廣闊的實踐空間,也為其尋得了一條更具詩意的發(fā)展之路,更有助于以文載道、以文塑人、以文培元。
據悉,《大地上的家鄉(xiāng)》上市后,劉亮程還將在新疆木壘和北京等地舉行形式豐富的活動,與讀者共同走近“大地上的家鄉(xiāng)”。截至目前,由譯林出版社獨家運營的“劉亮程作品”(獨家典藏版)已正式出版七種,囊括劉亮程全部重要作品,完整呈現劉亮程創(chuàng)作全貌與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