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片紅色土地,紅色基因在我們每個其一人的血脈里流淌?!被馃岬?月,大學生實踐團陸續(xù)來到丹徒區(qū)上黨鎮(zhèn)烈士陵園開展社會實踐,其一村黨總支委員、村委會副主任何艷波每次站在烈士何其一的塑像前介紹時,都會這樣深情開場。
上黨鎮(zhèn)其一村,原名下會村。新中國成立后,為紀念革命烈士何其一,烈士家鄉(xiāng)下會村和周圍村莊合并為其一鄉(xiāng),1983年改稱其一村。
關于何其一的故事,村里的老弱婦孺幾乎都能說上兩句。1920年7月26日,何其一出生于下會村的一個農民家庭,昆仲四人按“英、雄、豪、杰”排列,其一居長,原名何其英,參加革命后改“英”為“一”。
1938年6月,新四軍一支隊挺進茅山地區(qū),創(chuàng)建蘇南抗日根據地。9月,戰(zhàn)地服務團來到下會村,18歲的何其一參軍,在村里組織“青抗會”“婦抗會”。1939年4月,他赴皖南中共東南局黨校學習并加入中國共產黨。 4個月后,他回到家鄉(xiāng)成立中共下會中心支部,建立游擊小組開展抗日防匪護村武裝斗爭。
下會以東15里有丁莊據點,以北16里有上黨據點,西南8里有白兔據點,北面2里是上會據點。日偽軍頻繁下鄉(xiāng)“掃蕩”,老百姓深受其害,而敵人每次下鄉(xiāng)抓人,都有漢奸告密、帶路。何其一決心對賣國求榮的漢奸予以鎮(zhèn)壓,打擊敵人囂張氣焰。他的抗日活動使得日偽軍大為恐慌,幾個據點的日偽軍輪番到下會村瘋狂“掃蕩”。
敵人無法抓到智勇雙全的何其一,就對他的父親、弟弟和妻子下手。即便如此,也沒有嚇倒何其一。相反,他在抗日斗爭的烽火中鍛煉得更加堅強。1939年年底,何其一擔任中共鎮(zhèn)丹金縣委寶北區(qū)組織委員,1940年6月任寶北區(qū)委書記。
令人痛心的是,正當何其一政治上日趨成熟、帶領大家積極抗日時,1941年10月中旬,他從丹陽參加縣委會議回程路上,因連日奔波瘧疾復發(fā),在一聯絡員家稍事休息時,被漢奸告密,壯烈犧牲,年僅21歲。
“壯志未酬身先卒,回眸今朝其一村。”這是后人為紀念這位年輕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所作。其一村的紅色種子,自此種下。
上黨鎮(zhèn)烈士陵園位于其一村境內,莊嚴肅穆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在陵園中央。何其一的塑像立于旁邊院落。塑像目之所及,便是美麗宜居的其一村。
“村名為烈士名,意在讓革命烈士精神永垂不朽,這是我們始終堅持并代代相傳的?!庇浾呖吹狡湟淮妩h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潘曉斌時,他正在接待前來咨詢的村民。村里現在常住人口1700余人,老年人居多,遇到生活上的問題,他們第一時間想到村委會。村黨總支下設3個黨支部,注重以黨建帶動村莊建設?!敖K省第一批宜居宜業(yè)和美鄉(xiāng)村”“江蘇省‘百十千’示范工程”“江蘇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村委會的榮譽墻見證著革命老區(qū)的紅色傳承。
在眾多榮譽中,“江蘇省校外教育工作優(yōu)秀輔導站”尤讓其一人驕傲。2002年,那時候的其一村經濟還相對比較薄弱,村里很多年輕人外出務工,留守兒童比例一度高達適齡兒童的80%。村黨總支原書記何昌義與幾個老村干部、退休老教師商量,建立了校外輔導站。22年來,校外輔導站定期為留守兒童服務,開展各類活動。如今,81歲的何昌義依舊堅守在一線??傆腥藛査?,你圖什么?他說,就圖這片紅色的土地長出的苗棵棵都根正苗紅!
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硬化的主次干道、道路兩邊全覆蓋的路燈、人民廣場上定期開展的娛樂文化活動……如今的其一村,“美麗宜居”的頭銜,不僅在榮譽墻上,更在現實生活中。
今年41歲的何卉當年跟隨父母到市區(qū)上幼兒園,因為有家鄉(xiāng)口音,被同學笑話?!澳菚r候就想,以后不要回老家了?!比缃?,她不僅經?;仄湟淮澹€把上小學的兩個女兒帶回來,“這么美的地方,這么好的傳承,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滾燙的路面阻擋不了大學生實踐團的腳步,滾燙的心賡續(xù)精神血脈、傳承紅色基因、推動鄉(xiāng)村振興……(記者 曾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