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國新辦就推進災后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展情況舉行發(fā)布會。水利部副部長陳敏在會上介紹,水利部指導各地水利部門和流域管理機構,積極利用增發(fā)國債資金,加快災后恢復重建,特別是全面復盤檢視海河流域防洪體系,針對“23·7”洪水暴露出的問題,立足全局和長遠,系統(tǒng)謀劃海河流域系統(tǒng)治理思路舉措,大力推進海河流域防洪工程體系建設。
會上,有記者提問:大幅度提高水利設施、防汛設施方面,目前做了哪些工作?另外,增發(fā)國債支持海河等流域防洪水利工程建設方面,目前取得了哪些進展?陳敏對此做如上回復。
陳敏指出,一方面,加快水毀修復和災后水利工程建設。各省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切實落實主體責任。
一是建立增發(fā)國債水利項目工作推進機制。省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親自部署,分管領導定期調度項目實施,及時跟蹤了解項目實施進展情況,協(xié)調解決配套資金、要素保障等難點問題。發(fā)展改革、財政、水利等部門密切配合,細化項目管理、資金管理等辦法。省級水利部門組建工作專班,建立項目臺賬,分項目類型明確任務清單、責任清單、措施清單和工作完成時限,比如四川省水利廳按照工作臺賬10余次協(xié)調推進項目實施。
二是加強對市縣的指導督促。省級水利部門指導市縣水利部門,“一項目一策”制定實施計劃,細化工作責任。比如,湖南省水利廳組建14個督促服務組,抽調精干力量開展“百名干部專家下基層、聯項目、送服務”,提供政策業(yè)務指導和技術服務。比如,貴州省水利廳按照開工、建設、竣工“三到場”,指導市縣加強項目實施全過程全覆蓋管理。
三是加快項目建設進度。今年以來,國家發(fā)展改革委、水利部開展兩次水利項目組織實施推進會,聯合派出工作組對建設任務比較重的省份開展實地督導。各地加快在建項目建設進度,大力推進新開工項目審查審批和開工建設。目前,京津冀等受災嚴重省份正加快開展水毀工程修復,增發(fā)國債支持的水毀修復項目已全部完成前期工作,陸續(xù)開工建設。對于整個增發(fā)國債水利項目,各地在保障質量安全的前提下,正全力加快建設進度。
陳敏還指出,第二方面,加快完善海河、松花江、遼河流域防洪工程體系。結合流域防洪規(guī)劃修編和近期防洪治理實施方案編制工作,立足近5年、著眼2035年、展望2050年,統(tǒng)籌近期、中期、遠期治理目標,論證提高重要保護對象防洪標準,科學布局水庫、河道、堤防、蓄滯洪區(qū)等工程建設,加快構建雨水情監(jiān)測預報體系,建設數字孿生流域,提升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功能,加快形成海河、松花江、遼河等流域防洪體系新格局,全面建立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
目前,海河流域子牙河青山水庫開工建設,婁里水庫批復立項,陳家莊、張坊水庫前期工作加快推進。永定河、子牙河、滹沱河、滏陽新河、漳河等重點骨干河道治理加快實施,永定河泛區(qū)、東淀、文安洼、獻縣泛區(qū)、小清河等國家蓄滯洪區(qū)建設工程可研已批復,爭取盡早開工建設。遼河干流防洪治理、松花江流域拉林河和螞蟻河等河道治理工程正加快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