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熠
正值2024豫園仲春花朝節(jié),巨型牡丹花、花朝游藝場及蝴蝶花語墻,令豫園的春日氣息撲面而來。走進華寶樓3樓豫星廳,穿著各式漢服的外國友人穿梭其間,儼然一幅春日游園的圖景。昨天,“夢回花朝春游園”活動在豫園舉辦,來自老外講故事俱樂部的成員和上海的外國留學生們用一下午時間,體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穿著漢服游豫園
華寶樓內(nèi),不同款式的漢服一字排開,等待眾人挑選。體驗華服是當天第一項行程。掀開小型試衣間的門簾,印度尼西亞留學生楊宇嘉一襲黑色明制漢服亮相,工作人員給他戴上扎著發(fā)髻的假發(fā)套。
楊宇嘉來上海已經(jīng)10年,目前在上海戲劇學院就讀研究生。“我是華人,祖籍是廣東佛山,一直以來對中國的服飾、舞蹈、音樂都很感興趣,今天可以體驗華服、宋式點茶等,都是我最想?yún)⒓拥幕顒印?rdquo;
老外講故事俱樂部成員皮特對上海的印象是由一幢幢高矮不同的建筑組成的。他在滬從事室內(nèi)設計等工作,上世紀90年代就來過上海,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蘇州河畔安家。“我喜歡陸家嘴,因為看到高樓,就看到了希望。”皮特說,“我也喜歡擁有很多傳統(tǒng)建筑的豫園,我和朋友們會來豫園買中國特色的禮物或是一些舊書籍。”
花團錦簇賞春景
春日,華寶樓前的中心廣場,立著一叢盛放的牡丹花海。一年無事為花忙,豫園的春日之景不僅在室外,也在室內(nèi)。
華寶樓里,長桌上擺著竹筒、花泥與各色花材,穿著漢服的老外們一一入座。剪枝、插花、擺弄造型,一個以竹筒為花器的中式插花作品便完成了。“竹子是很受中國文人喜歡的植物,梅蘭竹菊也會在今天的作品中體現(xiàn)。”工作人員介紹,在當天的插花體驗中,也蘊含著傳統(tǒng)中式審美與中國文化意涵。
“體驗中式插花,我覺得是一項很讓人放松的活動。”來自韓國的洪錫京喜歡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我在中國生活了16年,現(xiàn)在是岳陽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的一名醫(yī)生。”洪錫京對現(xiàn)場的非遺漆扇也很感興趣,他將不同色彩的顏料滴入水中,然后將素面扇子入水著色,圖案獨一無二的漆扇就完成了。
體驗完各項傳統(tǒng)文化活動,老外們賞起豫園春日美景,盡管天公不作美,卻并不妨礙大家的賞花之心。
在孟加拉國時,安東尼就對上海這座城市心生向往。參加此次游園活動,他挑選了一件唐宋時期的男士圓領(lǐng)袍。安東尼來中國已經(jīng)10年,博士畢業(yè)于上海大學,如今在上海工作,他的孩子也出生在上海。“上海是世界上最頂尖的城市之一。”他說,“在上海,我感覺自己離夢想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