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訊(記者 苗蓓 陳靜 實習生 金湛 陶文)虹橋街道木蘭藝術團從群眾文藝組織成為志愿服務社群,新城橋街道殘疾人代表之家引導殘疾人實現從受助到自助、助人的轉變,鐘秀街道松果家志愿服務中心打造“書房小舞臺”,在家庭關系網中織出小幸?!?/p>
日前,江蘇省社區(qū)社會組織優(yōu)秀案例評選結果發(fā)布,崇川區(qū)7家社會組織案例上榜,數量全省縣(市、區(qū))中最多。這些最初由熱心居民自發(fā)組成的團隊,如何變身為服務居民的行家里手?連日來,記者來到社區(qū)進行了探訪。
昔日受助者 今朝助人忙
冬日午后,陽光灑在教室里,婉轉的歌聲和著笑聲從新城橋街道殘疾人代表之家飄出。
每周,這里都會有專業(yè)老師前來義務教授聲樂、葫蘆絲等。經過培訓,殘疾人們走上舞臺,不僅為觀眾帶去歡聲笑語,更用自己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感染更多人。
“身為殘疾人,我知道殘疾人同胞在想什么、需要什么。”4歲那年,吳玉霞因為一場病落下肢體殘疾。2011年,她牽頭成立新城橋街道殘疾人之家,成為南通助殘公益事業(yè)的領跑者,帶動更多殘疾人家庭走出陰霾。
小亮(化名)上大學時因運動受傷導致智力和記憶力損傷,失去日常生活能力。不久,小亮父親也去世。接連遭遇變故,小亮和母親一度難以承受。吳玉霞多次上門耐心引導。在殘疾人之家這個溫暖的大家庭里,母子倆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向往。如今,小亮成為合唱團的“團柱子”,其母親也成為一名志愿者,將獲得的幫助傳遞下去。
殘疾人褥瘡護理,是新城橋街道殘疾人代表之家常年堅持的特色項目。
由于專業(yè)醫(yī)療資源難以全覆蓋,褥瘡成為長期臥床人群的難言之隱。2016年,新城橋街道殘疾人代表之家啟動實施“對褥瘡說Bye”項目,聯合市三院康復醫(yī)療團隊,對貧困重度殘疾人開展褥瘡護理知識培訓、免費提供藥物支持和定期入戶護理等服務。
據不完全統(tǒng)計,項目開展至今已為市區(qū)2550余名重度殘疾人及家屬提供褥瘡護理服務。值得一提的是,許多褥瘡病人家屬通過技能培訓,掌握居家治療技能后,將醫(yī)療知識在鄰里社區(qū)間進一步傳播。
溫暖自己,照亮他人。10多年來,新城橋街道殘疾人代表之家從殘疾人和他們的家屬中挖掘和發(fā)展志愿者40余名,讓他們參與服務中,引導殘疾人實現從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轉變,不斷壯大公益助殘力量。
“殘疾人服務成效慢,就像蝸牛在黑胡同中向前爬,但堅持做,就一定能看到效果?!眳怯裣颊f。
臺上展才藝 臺下送溫暖
“木蘭藝術團給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越舞越精神?!?/p>
15日下午,位于虹橋街道虹橋公園的木蘭藝術團排練室里,一群平均年齡65歲的老姐妹們練得正歡。62歲的董水平精神矍鑠,誰能想到,她是一位身患重癥的失獨老人。
虹橋街道木蘭藝術團,在南通頗有聲譽。前身是1992年成立的木蘭扇表演隊,由來自虹橋社區(qū)的12名健身愛好者組建。創(chuàng)始人吳憲元是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
30多年來,這支“木蘭軍”活動不停、創(chuàng)新不止。2005年擴編成“木蘭藝術團”,扎根社區(qū)為群眾服務,吸引力了來自不同領域的成員。“人多力量大,我們可以為社會做更多有意義、有愛的事!”基于這個想法,木蘭藝術團作為發(fā)起者之一,成立南通市木蘭運動協會。目前,該協會在全市有18個木蘭輔導站。吳憲元和她的團隊更是在各類比賽爭金奪銀,創(chuàng)下了中國木蘭拳國際展示大賽五連冠的成績。
“拼搏進取、服務社會”,這是木蘭藝術團的口號。在傳播推廣木蘭拳運動的同時,吳憲元積極引領木蘭愛好者們,開展志愿公益服務傳遞木蘭文化正能量。
虹橋社區(qū)老齡化程度較高,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居住人口的65%。如何為老人的生活增色添彩?木蘭藝術團貢獻著自己的力量:與愛晚亭護理院、北閣護理院、陽光澳洋護理院結對子,定期為老年人“送表演”、開展“趣味運動會”,讓老人們體驗趣味健身項目競賽樂趣;為老年人群體傳授“拍打功”等健身、養(yǎng)生、運動等技能,讓他們身板硬起來、精神頭足起來……
對于轄區(qū)內失能老人群體,木蘭藝術團在街道的支持下,開設“木蘭留香·愛心幫扶”項目。其中,2013年開設的“愛心洗衣坊”,專為失能老人進行義務清洗衣物、被褥,受益群眾3916人次。吳憲元表示,期待有更多年輕人加入,為社會傳遞健康快樂。
社區(qū)“小書房” 化解心中結
“他的眼神是躲藏、回避的,一個簡單的問題,要好半天才能得到他的回應?!被叵肫?個月前初見小鳴(化名)的情形,松果家志愿服務中心負責人吳立新至今印象深刻。彼時,17歲的小鳴在父親眼里“又懶又不懂事”,卻沒有想到,小鳴實際上已經身患阿斯伯格綜合征,亟須專業(yè)治療和心理疏導。
2023年4月,“書房小舞臺——關系網中織出大幸?!表椖柯涞爻绱▍^(qū)鐘秀街道城北村社區(qū)。該項目由社區(qū)聯合松果家志愿服務中心共同完成,主要為社區(qū)家庭進行親子關系調適、解答家長育兒困惑,并為青少年提供心理輔導。
“我們在走訪中發(fā)現,面對日益加劇的競爭壓力,不少家庭存在親子關系、隔代教養(yǎng)等所引發(fā)的內心困惑和家庭危機,于是就萌發(fā)了將專業(yè)心理健康輔導引入社區(qū)的想法?!背潜贝迳鐓^(qū)黨委副書記萬汝燁介紹,與以往社區(qū)開展的臨時性心理講座不同,“書房小舞臺”項目由家庭教育專家、“松果家”專業(yè)心理咨詢師深入社區(qū),每周定期開展讀書分享以及心理咨詢、講座和輔導,對于“問題家庭”更是進行個性化診療,通過精耕細作從根源上對癥施治。
小鳴就是在一次心理咨詢會上被發(fā)現的。這一家三口長期親子關系不睦,父母更是為孩子的不懂事而煩惱。殊不知,小鳴早在四年級時就陷入了“每個人都厭惡我”的自我否定。經過心理咨詢師的專業(yè)診療,小鳴一家改觀明顯。小鳴父母重建了對孩子的認知,小鳴也逐漸變得自信,如今高中畢業(yè)的小鳴已經開始找工作,嘗試融入社會。
“書房小舞臺”項目讓社區(qū)不少類似小鳴這樣的家庭找到了親子關系的癥結?!澳苡米约旱膶I(yè)知識幫助居民修復家庭關系,我們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價值認同。”吳立新介紹。
“‘書房小舞臺’項目反響積極,項目去年11月結束后,不少居民打聽心理咨詢什么時候接續(xù)開展?!比f汝燁表示,響應居民需求,今年社區(qū)將繼續(xù)攜手“松果家”為居民提供心理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