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熠
“如果用三個詞描述我對亞洲的印象,那就是廣袤、多元、新穎。”昨天,BBC首部聚焦亞洲大陸的大型野生動物系列紀錄片《亞洲》首映會在上海電影博物館舉行。BBC Studios自然歷史部負責人喬尼·基林談起他對亞洲的印象時說:“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有最高的山、最深的海洋,也是人口最稠密的大陸。30多年前我來過亞洲,總能在這里找到一些有趣的、新穎的地方。”
看到整個世界的縮影
“5年前,BBC Studios自然歷史部制作了紀錄片《七個世界 一個星球》,有一集聚焦亞洲,取得了非常好的反響。顯然,關(guān)于亞洲的故事遠超出單集1小時所能講述的范圍。后來我們發(fā)現(xiàn),之前還沒有一部深入探討亞洲及其野生動植物的系列片。”《亞洲》總制片人羅杰·韋伯說,亞洲本身帶有某種神秘主義和浪漫色彩,許多拍攝地是大家夢寐以求的旅行目的地,“正如大衛(wèi)·愛登堡爵士在紀錄片開頭所說,沒有哪個地方像亞洲這樣擁有這么多未被講述的故事”。
于是,紀錄片《亞洲》誕生。該片由BBC Studios自然歷史部制作,采用8K超高清制作,歷時近四年拍攝而成,并由“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大衛(wèi)·愛登堡爵士擔綱解說。紀錄片分為《波濤之下》《云端之上》《冰凍世界》《叢林秘境》《擁擠大陸》《腹地荒漠》《拯救亞洲》七集,將于今晚10時在東方衛(wèi)視全球聯(lián)合首播。
“亞洲包羅萬象,我們可以在這里看到整個世界的縮影。從廣袤的戈壁沙漠到加里曼丹島的雨林,從西伯利亞極地荒野到印度洋的珊瑚礁,《亞洲》將帶領(lǐng)觀眾深入亞洲大陸的蠻荒之地,展現(xiàn)精彩紛呈的野生動物世界。”喬尼·基林說,“大自然寫出的故事是最棒的。”令他尤為欣喜的是,在《亞洲》中,攝制組記錄了許多難得一見的畫面。比如紀錄片開篇,就是從未被攝像機記錄過的黑尾真鯊捕食角鐮魚的場景。
用中國的無人機拍攝
“亞洲地域遼闊,孕育了種類繁多的動植物,其中不乏一些大家耳熟能詳?shù)?、知名度很高的動物,如老虎、亞洲象、北極熊等,當然也有一些動物不為人知。”《亞洲》系列制片人馬修·賴特介紹,在這部紀錄片中,團隊試圖關(guān)注一些以前可能沒見過的動物,或展示熟知的動物在做一些人們不太熟悉的事情,“比如老虎在城市里捕獵,或是亞洲象攔下公共汽車索要食物”。
在印度博帕爾市,攝制組記錄了一群在城市邊緣一處公園里安家的老虎。“它們會特意避開人類,與人類錯開活動時間。博帕爾市中的許多人并沒有意識到老虎的存在。你會看到人們白天在那片區(qū)域搭帳篷、野餐,然后收拾東西回家。幾小時后,老虎會在同一片區(qū)域穿行。”馬修·賴特說,拍攝到城市里的老虎畫面極為不易,“攝制團隊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才拍了六七分鐘的畫面”。
喬尼·基林感謝了中國無人機在紀錄片拍攝中發(fā)揮的巨大作用。他說,團隊在尼泊爾找到了一個地點,那里的老虎比較放松,攝制團隊得以用無人機進行拍攝,“中國制造的無人機非常安靜,只有手掌大小,每次可以拍30分鐘。我們有三臺無人機,兩臺同時在空中拍攝,還有一臺備用,大部分的片段都是用無人機拍攝的。”
此外,攝制團隊也和中國的野生動物攝影師合作,完成部分內(nèi)容的創(chuàng)作。比如在青藏高原,中國的攝影師潘光平就拍攝到了狼群捕獵藏羚的畫面,也拍攝到了藏狐如何在牦牛的掩護下捕獵。去年,喬尼·基林還和潘光平一起去四川拍攝了大熊貓。“《亞洲》中也有大熊貓的故事,拍攝時,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必須要穿熊貓裝,這樣熊貓看到我們時才不會被打擾。”《亞洲》攝制團隊還在戈壁沙漠中拍攝到了全球目前僅存不到40只的戈壁熊,在伊拉克和伊朗邊境區(qū)域拍攝到了生活在雷區(qū)的波斯豹等。
當天,BBC Studios與上海廣播電視臺聯(lián)合發(fā)布了為期三年的合作意向,三部BBC全新頭部紀錄片——《藍色星球Ⅲ》《隱秘星球》《王國》,未來有望在東方衛(wèi)視首播。其中,《藍色星球Ⅲ》拍攝范圍橫跨全球海洋,為觀眾展開一幅從未被解讀過的水下畫卷;《隱秘星球》將鏡頭聚焦經(jīng)常被人類忽略的微觀世界,揭開昆蟲世界的神秘面紗;《王國》則講述生活在非洲贊比亞的四組動物家庭為了爭奪領(lǐng)地統(tǒng)治權(quán)而激烈競爭的精彩生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