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6月19日)下午,“中沙刺繡文化交流與共創(chuàng)活動”在中國刺繡藝術館開營。這是沙特文化部遺產(chǎn)委員會首次組織藝術家代表團訪華。12位沙特藝術家將在蘇州繡娘指導下,一起刺繡、一起生活、一起創(chuàng)作,以針線展開跨越語言與文化的對話。
蘇州以“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聞名于世,此次活動以刺繡為紐帶,既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實踐,也是落實中沙合作共識的生動體現(xiàn)。沙特文化部遺產(chǎn)委員會首席執(zhí)行官賈西爾·阿爾·赫比什博士通過視頻連線蘇州的活動現(xiàn)場,他表示:“這是沙特藝術家首次開啟中國非遺探索之旅,刺繡作為情感表達語言,是文化共通的橋梁。期待這次合作能開啟中沙文化藝術合作的新天地?!?/p>
現(xiàn)場氣氛熱烈,中沙兩國藝術家攜手舉行“起針”儀式,蘇繡非遺大師盧福英與沙特藝術家共同執(zhí)起金針,寓意合作啟程。兩國藝術家還現(xiàn)場發(fā)布共創(chuàng)刺繡作品《四象·雙源》的設計底稿,作品融合中國傳統(tǒng)“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圖騰與沙特幾何圖案,展現(xiàn)東方柔美與阿拉伯秩序的針線對話。
由于語言不同,藝術家們頻繁使用手機翻譯軟件進行溝通,但絲毫未影響雙方的互動熱情。在“手把手”的傳授與“肩并肩”的創(chuàng)作中,文化在針腳之間流轉,情感跨越語言障礙深深連接。
“2018年我曾受邀赴沙特進行文化交流,那邊的刺繡風格受沙漠文化影響,充滿粗獷張力,給我很多靈感。”盧福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感慨道,“今天在家門口再次迎來沙特朋友,特別激動,也希望通過這次共創(chuàng),讓蘇繡與世界藝術產(chǎn)生更多對話?!?/p>
沙特藝術家代表還開啟了現(xiàn)場網(wǎng)絡直播,通過社交平臺將這場藝術交流第一時間分享至全球觀眾。“我們希望把中沙的藝術合作,傳遞到更多國家和年輕人中間?!币晃凰囆g家一邊刺繡一邊說道。
未來12天,沙特藝術家將在蘇州非遺工坊中與中國繡娘共同生活、創(chuàng)作、學習,完成《四象·雙源》系列刺繡作品。他們還將考察蘇州其他非遺技藝,包括絲織、緙絲、香囊制作等,拓寬合作維度。
2025年是中沙建交35周年。此次以刺繡為媒的民間合作,不僅讓世界看到中沙友誼在藝術層面的融合之美,也通過真實的共創(chuàng)實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來自蘇州的溫暖注腳。今年11月,蘇州非遺代表團還將赴沙特參加“沙特國際手工藝周”,展示此次共創(chuàng)成果并續(xù)寫文化合作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