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居民、師生日常通行的道路,一側是村民生活的院墻,一側是學生活動的空間。狹窄的道路,一度成為令人頭疼的“堵心路”。
院墻退后,文明向前。經過歙縣王村鎮(zhèn)鎮(zhèn)村干部的入戶走訪協(xié)商,附近居民無償縮進院墻,學校也主動讓出圍墻,讓原本3米左右的道路拓寬至5米。退讓間,道路從逼仄走向寬敞。王村鎮(zhèn)用智慧與溫情,為鄉(xiāng)村治理與文明建設點亮了一盞明燈。
“堵”則思變:一條路的困境
“這條路拓寬了許多。以前這條路比較窄,我們來接孩子放學的時候,路兩邊都停滿了電瓶車,出行非常困難?!睂W生家長王穩(wěn)望著眼前順暢的道路感慨道,“現在不僅路寬了,還有交警、志愿者以及安保人員共同疏導交通、維持秩序,有效解決了上學放學高峰期的擁堵問題,也節(jié)約了我們和孩子的等待時間。更重要的是,安全性提高了,我們家長也更放心了。” 王村小學位于縱橫交錯的街巷深處,對面是一家私立幼兒園,周圍是一片密集的居民區(qū)。這條全長約880米的小路,是沿線150余戶居民和800多名師生每日出行的必經通道。近年來,進入王村小學就讀的學生日益增多,加上沿線居民違規(guī)建設花壇、堆放雜物,道路一度通行不暢。上學放學期間,學校門口經常被圍得水泄不通,交通擁堵等問題尤為突出。
為緩解學校附近的交通擁堵問題,自2023年7月開始,王村鎮(zhèn)開展常態(tài)化平安護學行動,構建了交警、公安、市場監(jiān)管、學校、鎮(zhèn)村兩級以及志愿服務“七位一體”的安全防護網,還建立了實時溝通機制,及時通報處置突發(fā)情況。平安護學行動讓擁堵的交通得到了一定緩解,但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為徹底解決這一難題,王村鎮(zhèn)高度重視,積極向上對接,爭取到了學校周邊道路拓寬工程項目。
“讓”出空間:一讓成寬暖人心
項目申報成功后,王村鎮(zhèn)積極籌備項目前期準備工作。2024年8月,王村鎮(zhèn)開始實施道路拓寬工程項目,拆除花壇和無功能用房32個,清理亂堆亂放15處,有效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同時,該鎮(zhèn)通過入戶遍訪、戶主會等形式征求意見,使得該項目得到了群眾的大力支持,部分村民主動退讓了自家圍墻。道路兩旁圍墻各退三尺,“六尺巷精神”在這里得到了生動詮釋。
作為歙縣西南部重鎮(zhèn),王村鎮(zhèn)是長陔鄉(xiāng)、紹濂鄉(xiāng)等多個鄉(xiāng)鎮(zhèn)西進的必經樞紐,生產生活用品、土特產等物資進進出出,毗鄰黃山市區(qū)的優(yōu)越地理位置更讓這里“寸土寸金”。拓寬道路沒有征遷費,部分居民能夠主動縮進圍墻,但也有一些居民顧慮比較多,想要啃下這塊“硬骨頭”,絕非易事。
自家院墻拆了,誰幫忙重建?重建費用怎么算?質量不過關怎么辦?這些問題都壓在了村民王秋云心頭。問題得不到解決,王秋云堅決不同意縮進圍墻。在持續(xù)的溝通與關懷下,王秋云的心防漸漸松動?!版?zhèn)村干部們來做了很多工作,秋云就同意了。圍墻也保質保量地做起來了。她們家原來正好是在拐彎處,兩邊比較窄,縮進去一米多,整條道路也好多了。”王秋云的親家吳志鵬說道。經過上戶走訪,60余戶村民都讓出了自家的圍墻。
王秋云家對面的王村小學占地面積有限。2001年,王村小學已經進行了一次圍墻縮進。談及道路的拓寬項目,王村小學校長汪惠民目光堅定:“我們特地召開座談會,集體討論這件事。雖然有爭議,權衡利弊后,大家還是決定第二次進行圍墻縮進,拓寬道路,真正實現安全與學生發(fā)展同行?!苯貜澣≈?,居民與學校的相互退讓,讓原本狹窄的拐彎處變得寬闊起來。
道路拓寬項目是在施工與調解并行的狀態(tài)下進行的,鎮(zhèn)村干部頂著巨大的壓力推進圍墻縮進工作。“當時入戶走訪,吃閉門羹是常有的事?!蓖醮彐?zhèn)王村村黨總支副書記程鵬回憶起那段艱難時光,眼神中仍帶著一絲感慨,“村民們主要擔心路拓寬之后,亮化監(jiān)控等配套設施是否跟得上。為了打消這些顧慮,我們鎮(zhèn)村干部積極入戶走訪周邊村民,承諾道路完工后及時安裝路燈。在修路的時候,我們及時完善排水等配套設施,還加強了交通管理,保障群眾出行安全?!?/p>
“治”出成效:“堵心路”變成“暖心路”
2024年盛夏,熾熱的陽光炙烤著大地,王村小學道路施工現場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機器的轟鳴聲是這里最動人的建設樂章。施工人員打響了一場爭分奪秒的“開學保衛(wèi)戰(zhàn)”,他們要趕在新學期開學前,將這條困擾群眾的“堵心路”,蝶變?yōu)榱钊税残牡摹靶腋B贰薄?/p>
“為了保證項目施工進度,我們加大人員設備投入,并對施工的質量以及工期進行嚴格把關,節(jié)約了很多時間和精力,讓整個項目能夠順利推進,最終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蓖醮彐?zhèn)黨委副書記、政法委員戴佳告訴筆者。
日夜兼程的攻堅施工,終于換來了道路的嶄新面貌。如今,漫步在道路上,平坦的柏油路面在陽光下泛著光澤,規(guī)范的交通標識清晰醒目,整齊的院墻與道路兩旁的綠樹相互映襯。曾經車輛寸步難行的“堵心路”,已然蛻變?yōu)槌錆M溫情的“暖心路”。物理空間的拓寬,見證著“六尺巷精神”的時代嬗變。
“道路拓寬后,出行順暢多了!”村民舒服站在自家門前,難掩喜悅之情,“以前學校門口人流量大,電瓶車往來頻繁,狹窄的道路上剮蹭事故時有發(fā)生。如今道路重新澆筑拓寬,不僅路面平整,寬度也足以保障車輛交會,交通事故明顯減少,大家出行安全多了!”
拓寬的道路見證了王村鎮(zhèn)以傳統(tǒng)文化為根基,攻克民生難題、凝聚民心的治理智慧,也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力量。